全球研发、中国首试、在中国全球首发?跨国公司这波神操作背后啥逻辑?

进博会走到第四届,参展商的首发路数变了。

进博会走到第四届,参展商的首发路数变了。

76岁的丹麦循环泵巨头格兰富,集全球工程师之力研发的一套智能泵组,在苏州基地生产后,不敢贸然发布,先拿到山东两个老旧换热站改造工程首试了3个月,获得中国测试数据并听取中国用户的改进意见后,这才心里有底,在本届进博会上做全球首发。

全球研发、中国首试、在中国全球首发?跨国公司这波神操作背后啥逻辑?

跨越行业,在医疗、芯片领域,同样是这个范式。

如美国科技公司瓦里安,其一款智能放疗设备,在中国研发与测试后,才在进博会上进行亚洲首发,迄今已在146个国家和地区获批注册。

全球研发、中国首试、在中国全球首发?跨国公司这波神操作背后啥逻辑?

还有芯片巨头高通,对中国伙伴小米极尽配合。记者从本届进博会集成电路专区高通展台上获悉,高通最新的骁龙898芯片,极可能搭载在小米12系列机型上,于年内全球首发。

全球研发、中国首试、在中国全球首发?跨国公司这波神操作背后啥逻辑?

这并非跨国公司讨好之举,而是实际之需。全球研发、中国首试,随后在中国进行全球或亚洲首发,对于这样的路径选择,格兰富中国公司副总裁张小岩的解释是:其一,中国市场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速度领先于全球;其二,中国客户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渴望远超外企预期;其三,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应用场景,这让外企得以高效且全面地进行测试,迅速得到反馈,继而不断完善产品。

“也就是说,产品在中国首试成功了,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不在中国做全球首发,还能在哪?”张小岩反问。

中国两字,最早是“为世界制造”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进博会的连续举行,中国的进口需求又成为“庞大市场”的代名词,衍生出从“MadeinChina”到“MadeforChina”的转变。但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丰富需求和产品首试所积累下的宝贵数据,又在为世界作出新的贡献——但,所贡献的不再仅是有形的产品本身,更多是产品背后关于技术改进的思路、关于需求趋势的引领,是在更高层面为世界进步提供中国新的智慧。

栏目主编:李晔 文字编辑:李晔 题图来源:供图

来源:作者:李晔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197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