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功能异化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因此,针对这种影响,迫切需要从市场建设、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帮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当前票据功能异化带来的风险,为票据市场的监管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银行承兑汇票功能异化的影响
1.微观层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由于承折比下降,很多票据在民间贴现,往往需要几番转手才能贴现。每次都要收代理费,费用比例在1%到2%之间。左右,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如果企业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去资金中介贴现,如果票面金额为1亿元,按比银行高5%-7%的贴现率计算。我们要向中介支付10120万元的中介费。二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加。发票泛滥导致授信不审慎,增加信用风险,甚至为欺诈提供土壤。
2.宏观层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资产负债表需求,银行对同业融资和理财的依赖增加,整体流动性风险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小银行同业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已提升至20%,较之前提升5-10个百分点。银行一般使用期限在一个月及以下的同业贷款支持表外资产,期限错配风险较高。二是杠杆率过高,实际放贷和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过快。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同业业务转制时,由于同业业务占用资金较少,杠杆会变高,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据测算,同业业务的杠杆可达40倍,远高于贷款的12.5倍。
二.政策和建议
1.完善商业信用,着力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主要是为大企业设计的,不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此外,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在完善的金融背景和信用环境下建立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议将有套利且无真实交易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2.建立银行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应用。
电子票据具有电子货币和互联网的功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要大力推进电子票据账户的普及。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应在已有付款人违约支付信息记录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系统产生的大数据,多维度、最大化地反映票据行为人的信用价格流。比如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违约付款的信息披露;在线补偿it预约后,向被追的人支付额外的积分;达到一定违约分值的金融家将停止其电子商业汇票的交易权。
3.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一是注重操作风险评估,完善内控制度,发现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点或薄弱点。继续强化票据业务基础,加强客户信用状况调查和真实交易背景审核,严格控制客户准入,从源头控制风险。针对伪造、变造票据的特点,开展全面风险排查,防范和消除各类潜在风险。二是切实增强票据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票据贴现、票据质押承兑等业务的操作风险,监控操作风险,选择具有前瞻性的关键风险指标,预测操作风险变化趋势。
4.建议加强票据业务监管,金融管理、同业资金对接等所谓创新与bi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