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医慧影的“快”与“慢”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AI+医疗”是一条风口之上的热门赛道,也是一条竞争激烈的火热赛道。但汇医慧影似乎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位选手,一路“锦衣夜行”,异常低调。这个团队很少讲故事,甚至拿到了创行业纪录的融资也鲜有宣传,但外界时常会因为他们“硬邦邦”的业务数据而感到惊讶。

“汇医慧影创业较早就实现了收入规模突破。”汇医慧影联合创始人、COO郭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行业大的风口背后是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的双重红利,需要思考如何以技术创新引领新的社会价值创造,就像汇医慧影的愿景一样,‘为全球70亿人的健康砥砺前行’。”

在郭娜看来,汇医慧影走出了“快 ”“慢”并济、在看似矛盾中实现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核心价值的创造慢慢来,可能会更快;正确地做难的事情,是医疗行业的捷径。”她说。对于汇医慧影团队来说,这个看似矛盾的逻辑,才是正解。

汇医慧影的“快”与“慢”

汇医慧影联合创始人、COO郭娜

算法技术的“慢”与“快”

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必然离不开机器学习,汇医慧影的AI辅助诊断之所以能实现秒级精准诊断,背后所依靠的就是算法团队数万张影像的学习和标注。

但标注是一个慢功夫。郭娜透露,汇医慧影研发中心组成了数十人的标注团队,聘请医院影像科医生、高年资的影像专家,组成了“三道关”的标注质控。标注员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第一次标注,影像科医生、高年资专家再进行多盲审核。如此的算法打磨最初虽然“慢”,但关系到健康的“慢”就是对生命的真诚。

经过精心的算法“慢”打磨,汇医慧影在2020年疫情初期得到了“快”验证。当新冠肺炎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措手不及的考验时,汇医慧影研发中心用时两个月就研发出了病毒性肺炎辅助筛查系统,并以97%以上的准确率打开国内外市场。面对拉美多国紧迫的疫情形势,汇医慧影和华为云团队一起,在拉美等各国快速上线Covid-19 AI辅助诊断平台。

巴拿马社保总局局长Lau Cortes表示,“Covid-19AI辅助诊断平台使得预测病毒的传播成为可能,这种方法虽不普遍但是一个有希望的工具,可以缩短诊断时间,从而阻止病毒的蔓延。”

打开国外市场不仅依赖商业销售能力,产品质量和临床价值才是“临门一脚”的关键。郭娜以之前参与巴西圣保罗州新冠肺炎筛查项目招标为例,当时与汇医慧影同台PK的几乎都是谷歌、Amazon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

“这背后是汇医慧影和合作伙伴无数个连轴工作、共同战斗的夜晚,一次次凌晨接到来自拉美的电话,说测试数据的计算结果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比对正确,可以在新的国家全面推广了,我们都非常激动,因为AI用无数次的准确结果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郭娜回忆说。

随着疫情的此起彼伏,汇医慧影的AI辅助筛查系统目前已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头部医院。而在雪中送碳的“抗疫”结束后,国外市场才将真正开始全球化复制和拓展的新局面。“技术向善,也是一家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的愿景和情怀。”郭娜说。

临床科研的“慢”与“快”

除了帮助医生临床诊断,汇医慧影还搭建了面向临床科研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科研平台。郭娜透露,这是行业第一款面向医生使用的影像人工智能科研产品。

汇医慧影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大学终身教授邢磊在《Journal of Radiation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特约综述论文中提到,汇医慧影的科研平台不仅可以为放射组学研究过程中的特征提取提供帮助,同时基于云端的架构设计也极大地推动了数据共享和多中心合作研究的进行。

行业首创有相当大的挑战,从了解临床科研需求到医学数据分析,汇医慧影在医学科研中呈现出极大的“慢”耐心。

借助平台的丰富算法和强大算力,全球2万多医生用仅仅五年的时间就诞生5个国家级基金,数百篇SCI论文,其中,汇医慧影通过产学研医合作的就有超过100篇。

郭娜表示,“慢”打磨与“快”助力,是汇医慧影产品的战略之路。目前,汇医慧影大数据科研平台的超算中心算力可以覆盖全病种、跨科室、多中心研究,将AI的创新之力赋能医生,共同探索科研创新转化的新模式。

商业落地的“慢”与“快”

相对而言,事关人命的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无论是以往对传统信息技术的接纳时间还是如今对医疗AI的观望态度都让这个行业的创业者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慢”节奏。

“少讲故事,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满足客户需求是我们能够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的基础条件。”郭娜说,“医疗是一个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行业,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跑。好的资本助力产业发展,最后真正受益的是百姓。我们的投资人也愿意和我们一起,踏踏实实地陪伴行业用户成长,与用户一起见证逐渐成长起来的医疗AI。”

正是这样“不急不慌”的心态,让汇医慧影在医疗人工智能政策东风下飞速成长,从北京到新疆、从中国到世界,汇医慧影在产品性能上展现了极高的稳定性和准确率,在售后运维上也做到了7✖24小时响应。

“技术、场景、管理能力缺一不可。”郭娜认为,不懂应用场景、无法深入应用场景是很多创业公司甚至包括很多国外大公司纷纷折戟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不仅要吃透场景和需求,同时还要有极强的多维管理能力。”

“AI+医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源跨界的行业,这要求企业既要能快速满足医疗客户的需求,又要肯付出时间和精力与客户一起打磨产品。

郭娜透露,汇医慧影的所有AI医疗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而医疗行业对新技术,既保守又激进,保守在于医院和医生不会被概念打动;激进又在于医生每天都在与死神战斗,他们永远在追求最有效的“武器”。

这也意味着,在“AI+医疗”这条赛道上,中国公司是有着全球化机会的,汇医慧影的未来故事充满想象。

见习编辑:郭霁瑶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6419.html

(0)

相关推荐

  • 当“没时间”成为常态,智能洗车机率先打响“时间”抢夺战

    转眼Q4都要结束了,各大长视频平台的年末大战还没打响。今年,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偃旗息鼓了一整年,虽偶有小爆剧,但是热度都不及往年《三十而已》、《都挺好》等大爆剧的热度,特别是以“...

    科技 2021年12月3日
  • 保持健康,睡比吃重要

    人到中年,年岁渐长,元气不足,气血衰退、经脉淤堵......身体方方面面都已进入下行通道,懂得养生修行的人,或可用法用药拉缓一阵子,但任谁都不能避免走下坡路的节奏。

    生活 2021年9月3日
  • 从37个涨停到强制退市,曾经的装机必备,暴风影音为何“掉线”?

    他是中国互联网影音行业的开路人之一,于2006年到2007年间以1000万元收购了暴风,并整合改组,是暴风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那时候的暴风影音一度成为人们播放视频的第一选择。

    科技 2021年11月25日
  • 产后抑郁症后悔生孩子,生孩子后抑郁的表现有哪些

    我家生了两胎,前后相隔六年,今年初生了二胎,是女孩,当初想法是想生男孩,结果又是女孩,认命吧!我老婆有点失望,虽说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我感觉到她还是有想法,就躺床上发呆,因为是剖腹产,要呆几天!我只好天天陪伴她,因胎儿生之前在别家医院彩超检查出胎儿肚子有疑似囊肿,我们听到心里害怕,心想还没出生就这样,老婆本就是胆小害怕,疑心重,我安慰她现在还没确定,再去别家医院看看,她听后还是觉得胎儿太苦了,还没出生就这样,万一确定了打胎也不行,因为快临盆,当时急得连饭都不吃,我们劝她要坚强,身子要紧,胎儿得不到营养影响不好,后来慢慢就开导她,叫我小姨(她是儿科医生)去陪她去医院看看,结果检查几次没发现囊肿,但不确定等生后再检查,建议我们住院看看再生产,我们听后心里踏实了点,结果胎儿生了就被送进新生儿科观察一段时间,老婆从产房送到病房我不在身边,被叫去交费拿单子拿结果,跑来跑去!都是我妈在照顾,后来办理差不多再上去看她呆在病床上发呆,我就过去安慰她,胎儿长得白白胖胖,又好看像她,体重有七斤二两,比生老大足足重两斤医生检查说没问题,需要呆几天观察,待你好了一起出院一起回家,她听了心里石头落下地,其实我是安慰她才这样说的,知道她疑心重,怕影响产后恢复,住院期间,每天陪陪她走路,谈谈心,说说话!待到出院她先出院,胎儿后出院回家!期间医生反复检查说是肠胃气泡,问题不大,建议一个月再来复查,后来过了一个多月,我说医院看看,老婆说不用了,没得事就不用检查,后来胎儿到现在什么事都没有!

    生活 2021年11月17日
  • 大禹治水教育孩子(大禹治水故事讲解)

    以前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用堵,大禹治水用疏,二者的效果高下立判。那个时候只是把这个故事当作故事,没能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后来看到历史上治理国家方略也常有提及这个故事的,就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发现这个故事竟然还可以引申到更多的地方。

    生活 2021年12月25日
  • 刚刚,张艺谋等筹办的元宇宙公司,小米、英特尔组团投了

    张艺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公司,获得了小米、英特尔的投资加持。

    科技 202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