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成交额日益增长的原因,双十一成交额是不是假的

已经十三年的“双11”如期而至。

十三岁的“双11”如期而至。

以某宝为首的各大电商平台首次没有发布销售金额。

与上一年零点相比,发布当年销量喜报的操作出炉,今年双十一感觉“安静”了。然后就上了热搜!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作为一个人造的商业节日,双十一的寿命已经很长了。

今年的双11真的没有往年那么华丽了。相比十年前兴起的双十一,我们没有邀请各行各业的明星举办类似春晚的狂欢晚会。

我还记得就在去年,首付和尾款曾经是时代的流行语,但今年,“尾款支付”却成了很多人的“仪式”,没有激动甚至有些厌恶。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只要在网上搜索“双十一不买”这个词,就能看到很多人告诫自己要劝人:

不要囤货,囤钱不如囤货,因为前几天,商务部的一个通知让各大城市超市的生活食材全部用完了,包括米、面、粮、油、肉、蛋、奶、鱼、蔬菜、水果。

双十一抢的更多的是生活用品,即衣、鞋、帽、日用品。虽然可以储存,但一切都有“买了之后不喜欢”的可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只有钱才能让人永远喜欢。

现金为王!

双11为什么会诞生?不仅仅是商家和平台利用消费主义给他们洗脑诱导。经济形势不差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双11和618一定要买点什么。不卖就不精致,不卖就掉队。

那时候大家手里都剩钱了,买的时候就买了。况且往年双十一真金白银都打折了。

现在,满满的套路,砍你没得商量!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每个人都明白。你说购物节是购物节?这么多套路,为什么一年要给商家和平台发两次钱?

只有双11诞生的前几年才是真正的打折,之后的活动虽然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愚蠢。以前他们一天订婚,现在被忽悠了一个月。

最懂营销,最会玩的李Xqi,被誉为明星。他满嘴都是水:四五个色号的口红不够,护肤过程小到四五步,大到十步,每天都要敷面膜。当皮肤受损时,你开始“稳定”风.

他赚了很多钱,也收获了一个粉丝女孩,但是之后呢?

经济寒冬,兜里没钱!

对不起,臣妾做不到!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大家对双11的态度经历了360度的大转弯,从过去一夜的辛苦和拼死抢购,到现在一时间的口角和消费疲软。

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疫情时代经济不景气,人们收入不稳定不敢消费;人们厌倦了双十一的各种宣传噱头;平台的规则越来越复杂,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的各种收割套路让人恶心;某音乐新消费模式的兴起和社区团购等。

然而,深层原因如下: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00-1010有时候人们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候又极其吝啬,挑剔,疯狂种草。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现代人的消费行为复杂而矛盾。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钱在哪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双1

1的诞生,让消费行为一次集中爆发,然而这几年的双11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冷静审视消费的机会----平日不易察觉的“隐形消费”,通过双十一的消费浮出水面。

“隐形巨额消费”,是查看整体账单前,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花了很多钱。因为电子支付时代,没有支出现金的行为,交易变成了数字,让人们对消费变得不那么敏感。而这些花费,大多是“小额”加“高频”来产生。

例如每个月都需要的商品,每个月也就几十块至一百多,乍一看好像也不多,双11觉得优惠,一次性屯半年,才发现原来花了这么多钱。但由于这些分散在日常开支里,看上去就变成了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隐形巨额开支”。

对许多已经看破套路的现代人而言,“钱哪儿去了”,不再是无解问题。只要用心观察归纳,大家就能揪出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消费”,对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出调整和规划。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反“消费主义”崛起

平台和商家不厌其烦的给女性洗脑,劝她们‘精致’,其实让女性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没带来相应的修饰效果。

消费主义陷阱,就是“要用精致的有价值的东西做一件事”,比如完全可以用旧T恤做睡衣,用旧衣服做抹布,商家却推荐了印有可爱图案的居家服和专用的所谓精致生活的抹布。

价格很高,效果也不一定好,钱却花了不少。

“矫情”也是消费主义,同样都是红色口红,叫“红色”只能卖10哥,叫“红棕”“正红”“番茄”“胡萝卜”就能卖出20套......

然而疫情时代,大家兜里没有钱,而且越来越精明!无论叫什么,在双11人造节日也很难激发“新需求”,双11购物车里的东西,正变得越来越实用。

毕竟一支最多两支口红就够用了。

无论什么产品,都应该出自真实需要,而不是“消费主义”创造出来的伪欲望。

消费主义通过不断“制造欲望-购买商品-满足欲望”循环,进行扩张和盈利。

而人们已经逐步对商家刺激诱导但其实并不需要的商品,不轻易“上头”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努力把“消费主义”话术的营销诱导阻挡在外。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折扣饥渴晕眩症”开始愈合

双十一的段子,大家都听过:

“优惠券藏大兴安岭丛林里,一颗四百年古树右后方300英尺的、土拨鼠家的车库里,2小时内找到土拨鼠、在车库前合影留念,即可获得5元优惠券。”

复杂繁琐的优惠机制曾是双11商家“必杀技”,但越来越多的人认真研究折扣,在各大平台研究比价,“技术流”齐上阵,与商家的套路中门对狙。

商家涨价再降价,已经被大家看破。双11的过度营销,让“折扣”变成套路的代名词,大家的折扣饥渴眩晕症,正在治愈。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理性囤货

优惠券、满减券、赠品、平替等,是平台和商家惯用套路。因为百分百严格按照需求消费的人并不多。“为了5元优惠券,买500东西”也常有。

为一张小额优惠券,最后买爆了,开始逐渐失效。因为疫情时代收入不稳定的倒逼,现代人在双十一只是集中、相对低价消费必需消耗品。“理性囤货”,在活动期间低价、增量购买之后不用费心,比如将纸巾、肥皂等一次性买足,很长时间不用操心。

理性,才是对抗消费主义的神器!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狂欢节降温,回归需要和选择

商家们不断策划让年轻人“上头”,把双十一打造成狂欢节也是手段之一。

请明星,开晚会,烧钱搞狂欢购,在这种气氛的推动下,被裹挟的人们会做出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然而冰冷的现实和干净的存款以及每月准时“问候”的信用卡账单,让人们越来越清醒。商家和平台打造的双十一明星晚会,不同于热烈厚重的春晚。

春晚是民族的欢庆,是文化的灿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双十一晚会则是带着天使面具的牛头马面,背后藏着锋利的獠牙。

套路多、折扣少;预售期漫长,轰炸营销骚扰,疲劳不堪……

电商平台高光了十余年,但疫情时代,只需要一个厌恶的理由,就可能多米多骨牌一样的崩塌。

电商行业“内卷”的更厉害。五花八门的竞对冒出来,社区团购。社区买菜。零散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部分线下实体店的浴火重生……

用户不再“期待”一个狂欢节,因为只要用心,优惠随时随地都有。

成交额都没公布,双十一真的凉了?

每年双11,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有“狂欢依旧”的感觉。而套路多的双11,在“狂欢通胀”的大背景下,也正在变得被现代人冷眼旁观。现代人,一边冷静地用“技术流”招式拆解着优惠券套路、反薅商家羊毛,一边环顾四周,随时准备退出这场不刺激的游戏。

起风了,风很冷,好时代已经过去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733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