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项羽如果联合起来有可能打败刘邦吗?
出色的回答:
如果项羽真的联合了冒顿,时间不会太久。Mod单于会和项羽翻脸,最后反过来帮助刘邦。主要有两个原因。
1.项羽和冒顿性格不合。
刘邦战胜项羽并不是主要依靠军事。刘邦在军事上比不上项羽。但是,刘邦可以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项羽只擅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手下的韩信、陈平、英布、彭越等人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投奔了刘邦。如果项羽好好利用这些人,他早就打败刘邦了。没必要急着去帮忙。可惜的是,项羽最终还是留下了范增一个人。
在匈奴历史上,单山玉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极其残暴,却又才华横溢。他通过杀死父亲而独立。铁腕之下,北方草原迅速统一,匈奴疆域大大扩展。短短几年,他灭东胡,驱逐月氏,征西域诸国。这个人的性格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妥协。
项羽性格霸道。项羽遇到重大决策,基本不跟下属商量。这都由你直接决定。无论是部署还是冲锋,项羽都是自己直接来的。和现在的一些领导一样,他什么都喜欢做,他累得下属满脑子都是意见。但是,项羽确实有这个能力。比如很多著名的战役,比如巨鹿之战,都是项羽一个人决定的,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里,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这两个人,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独断专行。两人相遇,不需要刘邦解体。很快他们就会自己战斗。
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军事能力远不如项羽。他自己说:
千里之外,不如子房。小镇,呵护百姓,付出和养活,从未停止提供食物,我不如萧何;就算是百万人,仗会打赢,攻会夺,我也不如韩信。
刘邦知道自己半生不熟,水平这么高。他唯一比项羽强的地方就是遇到事情。他没有想出任何办法,而是问下属“他能为此做些什么?”。然后他的下属帮他想办法。最后,他综合下属的意见,做出了决定。
刘邦一旦不听下属的意见,再想独断专行,就要吃大亏了。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这时,刘邦已经解除了韩信的兵权。这一次,他用自己的亲征,率领32万士兵抗击匈奴的主力。刘邦的32万大军是打赢楚汉战争最优秀的战士,战斗力非常强。然而,虽然战争进行得很顺利,但很快就在匈奴的统治下遭受了损失。根据《史记》,
高迪派军队去攻击他。冬寒雨雪,卒降一二三,故详败,诱汉兵。汉朝的士兵一个个互相殴打。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士兵很弱时,他们得知士兵人数超过32万步兵,于是他们向北追击。高帝第一次去平城,步兵没有做到,40万士兵骑在邓白高帝周围。7日,中外士兵不允许互相帮助。
由于天气极寒,汉军衣服单薄,冰冻冻伤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对此,刘邦企图一举击败匈奴,同时夺取匈奴的物资,解决士兵冻病伤的问题。因此,他不听劝阻,率领精锐骑兵一路猛冲,与身后的步兵拉开距离。在邓白地区,它被莫顿汗的军队紧紧地包围着,这导致了一种绝望的局面。刘邦之后,他通过贿赂冒顿的妻子阏氏得以逃脱危险。这就是百登之战。
刘邦解除韩信等人的军权后,心想:国家现在统一了。没有你,我还能打赢与匈奴的战斗!然而,实践证明,刘在韩信中真的离不开这些人。
所以,作为领导,不需要精通每一项业务,也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领导艺术的关键是用人。有了好人和对的人,工作才能做好。
第二,没有共同的政治目标。
项羽的政治目标是恢复分封制,模仿春秋五霸,成为诸侯霸主。
但由于游牧民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不同,匈奴与中原王朝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基本不存在领土争端,也不存在相互之间的领土主张。然而,匈奴这个邪恶的邻居却要靠天气吃饭。一旦天气不佳,生活就会艰苦,就会深入中原王朝境内进行大规模的抢劫。
基于这样的前提,摩登可汗缺乏与项羽合作的动力。即使两人合作获胜,打败了刘邦,项羽还是会因为想搞分封制而把国家分成几个诸侯国。很难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就算项羽给了他一块地,因为是农耕人的土地,他需要永久居住,种地吃饭。这种生活可不容易过。
在攻打中原王朝时,匈奴通常利用防御薄弱的优势,抢一个就走。后来,汉朝拿匈奴没有办法:不可能消灭他们,也很难派兵到匈奴腹地作战。建国初期,刘邦不得不采取“与人为善”的策略。汉朝给了匈奴一大笔钱作为嫁妆。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所以按照刘邦的想法,匈奴单于是我汉朝皇帝的女婿,等我有了儿子,我就当我的孙子。女婿对岳父,孙子对爷爷,总不能再跟我斗了。至于陪伴他的公主,其实很少是真正皇帝的女儿,基本上都是从宗室中选一个。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才重新开始。
其他网友意见:项羽有可能打败刘邦吗?除了最后一战,项羽的十万大军也被韩信的六十万大军击败。在其他战役中,项羽一生都在打胜仗。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只率领3万士兵,在半天之内就击败了刘邦的56万盟军,刘邦的军队也因此受伤。
亡数十万,项羽取得了胜利。
项羽最后兵败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他对部下说:我从起兵一直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经历七十余战,没有被打败过,才称霸天下,成为西楚霸王。现在被困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不会打仗了,而是上天要灭亡我!”
项羽逃到乌江时,遇到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说八千江东子弟全无,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并将自己的战马赐予亭长。然后项羽下马步战,杀死汉军数百人,自己也受伤十几处,而后自刎而死,首级送予故人吕马童。
项羽的一辈子就活了三十岁,他和刘邦相比,还是太年轻了 。因为失败太少,所以失败一次,就认为这是天命了,自刎而死,灭亡。
其他网友观点
以项羽的骄傲,他会瞧得起冒顿吗?天下英雄谁可敌?天地!冒顿给项羽牵马,项羽估计都嫌他臭。
其他网友观点
自然所向披靡了,可是且不说既成事实的事情无法改变,即使冒顿同意,项羽怕是也不会同意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冒顿是外族,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存在,而项羽又是一个骄傲的人,从他的出身和性格来说,绝不会向冒顿求援,重蹈西周覆辙。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实的说明了项羽是骄傲的,宁愿乌江自刎,都不愿意投降或者回到江东后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那时那刻,他不是没有退路,但是低下高贵的头颅,对他而言,毋宁死。这么一个性格的人,得意时自不会求人,失意时也是万万求不起人的。
二,冒顿对于项羽而言,不仅仅是异族,还是一个为了君位可以舍妻杀父的人,这绝对是项羽所不耻的。
冒顿是个狠人,可以杀父夺权;可以为了麻痹自己的敌人,任其欲求无度,献上自己的阏氏,即他的皇后;可以为了练兵,以自己心爱的女人为饵。而项羽是个什么人?他抓了刘邦的老爹和妻儿,以此为要挟,就因为刘邦一句“你我结拜兄弟,我父即你父”,就搞得自己踟蹰不行,不敢行不义之事。可以说,项羽的价值观跟冒顿差异是非常大的,他怎么能认同冒顿的所作所为,认同冒顿呢。
三,冒顿和项羽都是很强势,不容他人质疑的性格,两人联合都不会愿意真心充当对方的附庸,所以合作是很难谈拢的。
项羽很霸道,他的亚父范增镇不住他,最后活活被气死;他的叔父项梁也镇不住他,最后宁愿投奔刘邦。这些都是他的至亲,却都弃他而去。而冒顿是个可以弑父夺权的人,也是个没人能镇住的主儿。这两个人的碰撞很难实现强强联手,怕的是只会两虎相争。
所以这个假设只能是个假设,即使历史可以再来,只要还是这两个人,这个假设就很难成真。
——————————————————————
问题万万条,原因千千种,纵是万千因,只析头三个。我是梓元,真心为您答疑解惑。只论主因,无关大小,如君惺惺惜,亦请多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冒顿从始至终都没有大规模攻汉,因为冒顿当时的主要战略重心还是在漠北和西域。
这里可以参照史书中的记载,直到孝文帝初年,冒顿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统一北方: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奴列传》
这段话是来自汉孝文帝四年,匈奴大单于冒顿派人送给汉孝文帝刘恒书信中内容。
正是在这一年,匈奴人才剿灭了月氏人残余(这里应该是将月氏人彻底赶出了西域),同时还将西域二十六国一举纳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因此冒顿才骄傲的在书信中对汉孝文帝刘恒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意思就是北方草原所有的部族已经尽为他的部属。
而后冒顿才首次提出了自己的对汉策略:
北州已定,原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匈奴列传》
如今北方已经平定(匈奴帝国已经真正建立),所以冒顿希望两国的士兵都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而让两国的人民能够太平和乐的生活,让年少者能够顺利成长,年老者能够安详晚年。
大家能想象这是那个残暴无情的冒顿单于说的话吗?
前脚刚屠了月氏,吞了西域二十六国,后脚就希望汉匈子民都能“世世平乐”,这脸翻得估计天下人都要瞠目结舌了。
但无论如何,当时冒顿求和的心理是明摆着的。因此在匈奴帝国达到最鼎盛时期,冒顿都没有随便南下,试问在楚汉战争时期,还在极力扩张中的匈奴有什么理由南下?
别以为我们觉得汉地是宝贝,匈奴人就也会这么认为了,人家也有自己的世界,人家也得先整合自己内部的力量,才有可能南下。
当然了,之后汉初刘邦与冒顿的几次军事冲突也是事实,只是当时怎么看都是互相试探。
比如最早的匈奴南下的记录:
六年....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书·韩王信传》
汉六年秋季,匈奴冒顿围困韩王信,然后韩王信派出使者和匈奴求和。
然后莫名其妙匈奴就不进攻了,接着反而是汉军的盲动,导致韩王信以为刘邦是要像收拾燕王臧荼一样收拾他,才彻底倒向了匈奴:
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汉书·韩王信传》
如上所述,汉军先是以救援的名义北上,然后刘邦又莫名其妙来了一封书信指责韩王信,接着韩王信便举马邑投降了匈奴。
假设匈奴真的要南下的话,那么此时不应该和韩王信的军队一起南下吗?
但是看之后刘邦北征时的情况: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汉书·韩王信传》
一开始刘邦就只是和反叛的韩王信军交战,并没有和匈奴直接交战,试问匈奴为何就一直按兵不动呢?
后来因为韩王信逃去了匈奴那里,冒顿才派出了“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此时的万余骑兵相比之后白登之时的数十万大军,显然冒顿当时还是没有真正南下的心思。
接着刘邦因为又打赢了这支小股匈奴军队,自信心爆棚,以至于直接率领小股轻骑部队就直接北击匈奴大本营:
汉令车骑击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上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白登。《汉书·韩王信传》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也就是所谓的白登之围。
但即使如此,冒顿也没有杀刘邦,而只是希望和汉军保持均势,互不侵犯。
换言之,那时候的匈奴大军主力恐怕还在西部和北部,所以面对此时新崛起的强汉,匈奴也在担心汉军此时北上,故而才有了这次和汉军的冲突,并且双方也在尽力降低战争的烈度。
虽然后来汉匈之间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摩擦,但真正大规模的会战其实是非常少的,几乎没有,因为双方都比较克制。
所以说,冒顿自始至终也没有真正要南下灭汉的心思,他只是想保持均势,从而为自己之后的一统北州奠定基础。
故而再回到题目,就算项羽想联合冒顿,试问冒顿就会答应吗?
冒顿脑子又没问题,自己那一块地方都没处理好呢,他拿什么南下?
正如汉十年汉帝国爆发的北境陈豨之乱,几乎席卷全国,但匈奴却依旧没有大规模南下,为何?
还不是因为匈奴在忙着自己的事,压根就没工夫南下。
的确,刘邦和项羽都是互相的强敌,但冒顿也有自己的强敌,否则不至于到汉孝文帝初年才解决掉月氏和西域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冒顿那时都不会南下的。
其实如果换一个思路,冒顿当时或许还希望有人北上帮他打月氏呢。
所以事实上就是,刘邦和项羽固然很忙,但冒顿当时恐怕要更忙,因此他们谁都没心思搭理对方。
其他网友观点
这种假设不成立,当时项羽的实力远远胜于刘邦,他怎么可能啊联合匈奴冒顿呢!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没有如果,项羽虽然败与刘邦,但是在历史的星河中不比刘邦逊色,或者说更比刘邦灿烂!鸿门宴上若听从范增之谋,哪有大汉的戏!更不用联合什么冒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英雄所在!他的英勇成就了大汉的四百年江山。
其他网友观点
新爆点为您作答:
首先,冒顿从始至终都没有大规模攻汉,因为冒顿当时的主要战略重心还是在漠北和西域。
第二,项羽没有这个时间,从鸿沟为界到项羽身死,九月到十二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齐王韩信兵入东海郡(东楚),淮南王英布兵入九江郡(南楚),梁王彭越定魏地,汉王刘邦兵入淮阳郡(西楚),西楚国土崩瓦解,十来个郡被打得只剩江东二郡。垓下之战,项羽主力全军覆没。这时候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因为江东一直是大后方,恐怕没有多少驻军,还来不及布防就会被攻破,撑不了一年。刘邦也不会允许他撑那么久。
第三,项羽没有外交决策头脑,强项只是军事能力,所以联合冒顿对抗刘邦也是很难办到的,在项羽的能力范围之外!
综上所述,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只能是猜测,根本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题主!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新爆点历史为您服务!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