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为什么那么快

技术Kafka为什么那么快这篇文章主要介绍“Kafka为什么那么快”,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Kafka为什么那么快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Kafka为什么那么快”

本文主要介绍“卡夫卡为什么这么快”。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对卡夫卡为什么这么快有疑问。边肖查阅了各种资料,整理出简单易用的操作方法,希望能帮你解答“卡夫卡为什么这么快”的疑惑!接下来,请和边肖一起学习!

Kafka 为什么快

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所以我们通常说Kafka是一个消息队列,相比我们常见的ActiveMQ和RabbitMQ会有IO,主要依靠IO进行信息传输。

像ZeroMQ这种基本上只依靠内存进行信息流传输的消息队列,肯定会更快,但这种消息队列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包括在比较中。

因此,我们说卡卡法快,通常是基于以下场景:

吞吐量:当我们需要每秒处理数十万和数百万条消息时,卡夫卡处理它们的速度比其他MQ更快。

高并发:当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消费者时,在同一配置机器下,卡夫卡会有更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磁盘锁:与其他MQ相比,Kafka同步锁定IO的场景更少,等待时间更短。

然后,基于以上几点,让我们仔细讨论一下为什么卡夫卡即将到来。

消息队列的推拉模型

首先,如果单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卡夫卡快”,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与其他MQ相比,卡夫卡从生产者产生消息到消费者消费消息的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其他MQ的时间。

这背后的原因涉及两种消息队列设计模型:

推模型

拉模型

如下图所示: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对于拉模型,消息由生产者生成后,它将被主动发送到MQ服务器。为了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有些客户端还会设计成批量发送。

但是无论是单个还是批量,生产者都会主动向MQ服务器推送消息。

当MQ服务器收到消息时,对于拉模型,MQ服务器不会主动将消息发送给消费者,同时也不会维护和记录消息的偏移量。消费者会自动给服务器设置一个计时器,询问是否有新消息生成。

通常时间不超过100毫秒。一旦生成新消息,它将被同步到本地区域,偏移量将被修改和记录。服务器可以辅助存储偏移量,但不会主动记录和验证偏移量的合理性。

同时,消费者可以完全独立地维护偏移量,以实现自定义的信息读取。

对于推送模式,服务器收到消息后,会先记录消息的信息,并从自己的元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对应消息的消费者是谁。

由于服务器和消费者在链接时建立了一个长链接,它们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发送消息。

Kafka是基于pull模型的消息队列,所以从Consumer的消息获取来看,延迟会小于或等于轮询周期,所以它会比基于push模型的消息队列有更高的消息获取延迟,但是push模型也有它的问题。

首先,因为服务器需要记录对应的Consumer的元信息,包括消息应该发送给谁,偏移量是多少,同时需要将消息推送给Consumer,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这时网络不好,消费者没有收到,消息发送不成功怎么办?假设消息已经发出去了,我怎么知道有没有收到?

因此,需要服务器和消费者先多层次确认密码,做到至少一次、只能一次等特点。

像卡夫卡这样的拉机型把这个功能留给消费者自动维护,这样服务器减少了更多不必要的开支。

因此,从资源均等的角度来看,卡夫卡会有更多链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大减少了消息拥塞,所以看起来更快。

OS Page Cache 和 Buffer Cache

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为了让框架运行得更快,通常只能使用一些技巧。卡夫卡将这种伎俩运用到了极致。

其中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操作系统缓存,主要是页面缓存和缓冲区缓存。

有了这两个缓存,

使用 Linux 的同学通常不会陌生,例如我们在 Linux 下执行 free 命令的时候会看到如下的输出: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图片来自网络

会有两列名为 buffers 和 cached,也有一行名为“-/+ buffers/cache”,这两个信息的具体解释如下:

pagecache:文件系统层级的缓存,从磁盘里读取的内容是存储到这里,这样程序读取磁盘内容就会非常快,比如使用 Linux 的 grep 和 find  等命令查找内容和文件时,第一次会慢很多,再次执行就快好多倍,几乎是瞬间。

另外 page cache 的数据被修改过后,也即脏数据,等到写入磁盘时机到来时,会转移到 buffer cache 而不是直接写入到磁盘。

我们看到的 cached 这列的数值表示的是当前的页缓存(page cache)的占用量,page cache 文件的页数据,页是逻辑上的概念,因此  page cache 是与文件系统同级的。

buffer cache:磁盘等块设备的缓冲,内存的这一部分是要写入到磁盘里的 。

buffers 列表示当前的块缓存(buffer cache)占用量,buffer cache 用于缓存块设备(如磁盘)的块数据。块是物理上的概念,因此  buffer cache 是与块设备驱动程序同级的。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两者都是用来加速数据 IO,将写入的页标记为 dirty,然后向外部存储  flush,读数据时首先读取缓存,如果未命中,再去外部存储读取,并且将读取来的数据也加入缓存。

操作系统总是积极地将所有空闲内存都用作 Page Cache 和 Buffer Cache,当 OS 的内存不够用时也会用 LRU  等算法淘汰缓存页。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有了以上概念后,我们再看来 Kafka 是怎么利用这个特性的。

首先,对于一次数据 IO 来说,通常会发生以下的流程:

  • 操作系统将数据从磁盘拷贝到内核区的 Page Cache。

  • 用户程序将内核区的 Page Cache 拷贝到用户区缓存。

  • 用户程序将用户区的缓存拷贝到 Socket 缓存中。

  • 操作系统将 Socket 缓存中的数据拷贝到网卡的 Buffer 上,发送数据。

可以发现一次 IO 请求操作进行了 2 次上下文切换和 4  次系统调用,而同一份数据在缓存中多次拷贝,实际上对于拷贝来说完全可以直接在内核态中进行。

也就是省去第二和第三步骤,变成这样: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正因为可以如此的修改数据的流程,于是 Kafka 在设计之初就参考此流程,尽可能大的利用 OS 的 Page Cache  来对数据进行拷贝,尽量减少对磁盘的操作。

如果 Kafka 生产消费配合的好,那么数据完全走内存,这对集群的吞吐量提升是很大的。

早期的操作系统中的 Page Cache 和 Buffer Cache 是分开的两块 Cache,后来发现同样的数据可能会被 Cache  两次,于是大部分情况下两者都是合二为一的。

Kafka 虽然使用 JVM 语言编写,在运行的时候脱离不了 JVM 和 JVM 的 GC,但是 Kafka 并未自己去管理缓存,而是直接使用了 OS 的  Page Cache 作为缓存。

这样做带来了以下好处:

  • JVM 中的一切皆对象,所以无论对象的大小,总会有些额外的 JVM 的对象元数据浪费空间。

  • JVM 自己的 GC 不受程序手动控制,所以如果使用 JVM 作为缓存,在遇到大对象或者频繁 GC 的时候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 程序异常退出或者重启,所有的缓存都将失效,在容灾架构下会影响快速恢复。而 Page Cache 因为是 OS 的  Cache,即便程序退出,缓存依旧存在。

所以 Kafka 优化 IO 流程,充分利用 Page Cache,其消耗的时间更短,吞吐量更高,相比其他 MQ 就更快了。

用一张图来简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当 Producer 和 Consumer 速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Kafka 几乎可以完全实现不落盘就完成信息的传输。

追加顺序写入

除了前面的重要特性之外,Kafka 还有一个设计,就是对数据的持久化存储采用的顺序的追加写入,Kafka 在将消息落到各个 Topic 的  Partition 文件时,只是顺序追加,充分的利用了磁盘顺序访问快的特性。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图片来自网络

Kafka 的文件存储按照 Topic 下的 Partition 来进行存储,每一个 Partition 有各自的序列文件,各个 Partition  的序列不共享,主要的划分按照消息的 Key 进行 Hash 决定落在哪个分区之上。

我们先来详细解释一下 Kafka 的各个名词,以便充分理解其特点:

  • Broker:Kafka 中用来处理消息的服务器,也是 Kafka 集群的一个节点,多个节点形成一个 Kafka 集群。

  • Topic:一个消息主题,每一个业务系统或者 Consumer 需要订阅一个或者多个主题来获取消息,Producer 需要明确发生消息对于的  Topic,等于信息传递的口令名称。

  • Partition:一个 Topic 会拆分成多个 Partition 落地到磁盘,在 Kafka 配置的存储目录下按照对应的分区 ID  创建的文件夹进行文件的存储,磁盘可以见的最大的存储单元。

  • Segment:一个 Partition 会有多个 Segment 文件来实际存储内容。

  • Offset:每一个 Partition 有自己的独立的序列编号,作用域仅在当前的 Partition 之下,用来对对应的文件内容进行读取操作。

  • Leader:每一个 Topic 需要有一个 Leader 来负责该 Topic 的信息的写入,数据一致性的维护。

  • Controller:每一个 Kafka 集群会选择出一个 Broker 来充当 Controller,负责决策每一个 Topic 的 Leader  是谁,监听集群 Broker 信息的变化,维持集群状态的健康。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可以看到最终落地到磁盘都是 Segment 文件,每一个 Partion(目录)相当于一个巨型文件被平均分配到多个大小相等  Segment(段)数据文件中。

但每个段 segment file 消息数量不一定相等,这种特性方便老的 segment file 快速被删除。

因为 Kafka 处理消息的力度是到 Partition,因此只需要保持好 Partition 对应的顺序处理,Segment  可以单独维护其状态。

Segment 的文件由 index file 和 data file 组成,落地在磁盘的后缀为 .index 和  .log,文件按照序列编号生成,如下所示: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 index 维持着数据的物理地址,而 data 存储着数据的偏移地址,相互关联,这里看起来似乎和磁盘的顺序写入关系不大,想想 HDFS  的块存储,每次申请固定大小的块和这里的 Segment?是不是挺相似的?

另外因为有 index 文的本身命名是以 Offset 作为文件名的,在进行查找的时候可以快速根据需要查找的 Offset  定位到对应的文件,再根据文件进行内容的检索。

因此 Kafka 的查找流程为先根据要查找的 Offset 对文件名称进行二分查找,找到对应的文件,再根据 index 的元数据的物理地址和 log  文件的偏移位置结合顺序读区到对应 Offset 的位置的内容即可。

segment index file 采取稀疏索引存储方式,它减少索引文件大小,通过 mmap 可以直接内存操作,稀疏索引为数据文件的每个对应  Message 设置一个元数据指针。

它比稠密索引节省了更多的存储空间,但查找起来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随机读取的场景下,Kafka 非常不合适。所以因为 Kafka  特殊的存储设计,也让 Kafka 感觉起来,更快。

Kafka 为什么稳

前面提到 Kafka 为什么快,除了快的特性之外,Kafka 还有其他特点,那就是:稳。

Kafka 的稳体现在几个维度:

  • 数据安全,几乎不会丢数据。

  • 集群安全,发生故障几乎可以 Consumer 无感知切换。

  • 可用性强,即便部分 Partition 不可用,剩余的 Partition 的数据依旧不影响读取。

  • 流控限制,避免大量 Consumer 拖垮服务器的带宽。

限流机制

对于 Kafka 的稳,通常是由其整体架构设计决定,很多优秀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就更加的优秀,像 Kafka 的 Qutota 就是其中一个。

既然是限流,那就意味着需要控制 Consumer 或者 Producer 的流量带宽,通常限制流量这件事需要在网卡上作处理,像常见的 N  路交换机或者高端路由器。

所以对于 Kafka 来说,想要操控 OS 的网卡去控制流量显然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因此 Kafka 采用了另外一个特别的思路。

即:没有办法控制网卡通过的流量大小,就控制返回数据的时间。对于 JVM 程序来说,就是一个 Wait 或者 Seelp 的事情。

所以对于 Kafka 来说,有一套特殊的时延计算规则,Kafka 按照一个窗口来统计单位时间传输的流量。

当流量大小超过设置的阈值的时候,触发流量控制,将当前请求丢入 Kafka 的 Qutota Manager,等到延迟时间到达后,再次返回数据。

我们通过 Kafka 的 ClientQutotaManager 类中的方法来看: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这几行代码代表了 Kafka 的限流计算逻辑,大概的思路为:假设我们设定当前流量上限不超过 T,根据窗口计算出当前的速率为 O。

如果 O 超过了 T,那么会进行限速,限速的公示为:

X = (O - T)/ T * W

X 为需要延迟的时间,让我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限定流量不超过 10MB/s,过去 5 秒(公示中的 W,窗口区间)内通过的流量为  100MB,则延迟的时间为:(100-5*10)/10=5 秒。

这样就能够保障在下一个窗口运行完成后,整个流量的大小是不会超过限制的。

通过 KafkaApis 里面对 Producer 和 Consumer 的 call back 代码可以看到对限流的延迟返回: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对于 Kafka 的限流来讲,默认是按照 client id 或者 user 来进行限流的,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基于 Topic 或者  Partition 分区级别的限流,相对使用场景更大。

竞选机制

Kafka 背后的元信息重度依赖 Zookeeper,再次我们不解释 Zookeeper 本身,而是关注 Kafka 到底是如何使用 ZK 的。

首先一张图解释 Kafka 对 ZK 的重度依赖: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用 ZK 除了本身信息的存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Kafka 利用 ZK 实现选举机制,其中以 Controller 为主要的介绍。

首先 Controller 作为 Kafka 的心脏,主要负责着包括不限于以下重要事项: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也就是说 Controller 是 Kafka 的核心角色,对于 Controller 来说,采用公平竞争,任何一个 Broker 都有可能成为  Controller,保障了集群的健壮性。

对于 Controller 来说,其选举流程如下:

①先获取 ZK 的 /Cotroller 节点的信息,获取 Controller 的 broker id,如果该节点不存在(比如集群刚创建时),*  那么获取的 controller id 为 -1。

②如果 controller id 不为 -1,即 Controller 已经存在,直接结束流程。

③如果 controller id 为 -1,证明 Controller 还不存在,这时候当前 Broker 开始在 ZK 注册  Controller。

④如果注册成功,那么当前 Broker 就成为了 Controller,这时候开始调用 onBecomingLeader() 方法,正式初始化  Controller。

注意:Controller 节点是临时节点,如果当前 Controller 与 ZK 的 Session 断开,那么 Controller  的临时节点会消失,会触发 Controller 的重新选举。

⑤如果注册失败(刚好 Controller 被其他 Broker 创建了、抛出异常等),那么直接返回。

其代码直接通过 KafkaController 可以看到: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一旦 Controller 选举出来之后,则其他 Broker 会监听 ZK 的变化,来响应集群中 Controller 挂掉的情况: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从而触发新的 Controller 选举动作。对于 Kafka 来说,整个设计非常紧凑,代码质量相当高,很多设计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类似的功能在  Kafka 中有非常多的特性体现,这些特性结合一起,形成了 Kafka 整个稳定的局面。

Kafka 该怎么用

虽然 Kafka 整体看起来非常优秀,但是 Kafka 也不是全能的银弹,必然有其对应的短板,那么对于 Kafka  如何,或者如何能用的更好,则需要经过实际的实践才能得感悟的出。

经过归纳和总结,能够发现以下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①Kafka 并不合适高频交易系统

Kafka 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吞吐量和性能,但是不可否认,Kafka 在单条消息的低延迟方面依旧不如传统 MQ,毕竟依托推模型的 MQ  能够在实时消息发送的场景下取得先天的优势。

②Kafka 并不具备完善的事务机制

0.11 之后 Kafka 新增了事务机制,可以保障 Producer 的批量提交,为了保障不会读取到脏数据,Consumer  可以通过对消息状态的过滤过滤掉不合适的数据,但是依旧保留了读取所有数据的操作。

即便如此,Kafka 的事务机制依旧不完备,背后主要的原因是 Kafka 对 Client  并不感冒,所以不会统一所有的通用协议,因此在类似仅且被消费一次等场景下,效果非常依赖于客户端的实现。

③Kafka 的异地容灾方案非常复杂

对于 Kafka 来说,如果要实现跨机房的无感知切换,就需要支持跨集群的代理。

因为 Kafka 特殊的 append log 的设计机制,导致同样的 Offset 在不同的 Broker 和不同的内容上无法复用。

也就是文件一旦被拷贝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将不可读取,相比类似基于数据库的 MQ,很难实现数据的跨集群同步。

同时对于 Offset 的复现也非常难,曾经帮助客户实现了一套跨机房的 Kafka 集群 Proxy,投入了非常大的成本。

④Kafka Controller 架构无法充分利用集群资源

Kafka Controller 类似于 ES 的去中心化思想,按照竞选规则从集群中选择一台服务器作为 Controller。

意味着改服务器即承担着 Controller 的职责,同时又承担着 Broker  的职责,导致在海量消息的压迫下,该服务器的资源很容易成为集群的瓶颈,导致集群资源无法最大化。

Controller 虽然支持 HA 但是并不支持分布式,也就意味着如果要想 Kafka 的性能最优,每一台服务器至少都需要达到最高配置。

⑤Kafka 不具备非常智能的分区均衡能力

通常在设计落地存储的时候,对于热点或者要求性能足够高的场景下,会是 SSD 和 HD 的结合。

同时如果集群存在磁盘容量大小不均等的情况,对于 Kafka 来说会有非常严重的问题,Kafka 的分区产生是按照 Paratition  的个数进行统计,将新的分区创建在个数最少的磁盘上,见下图:

Kafka为什么那么快

曾经我帮助某企业修改了分区创建规则,考虑了容量的情况,也就是按照磁盘容量进行分区的选择。

紧接着带来第二个问题:容量大的磁盘具备更多的分区,则会导致大量的 IO 都压向该盘,最后问题又落回 IO,会影响该磁盘的其他 Topic 的性能。

所以在考虑 MQ 系统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手动设置 Kafka 的分区规则。

到此,关于“Kafka为什么那么快”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7904.html

(0)

相关推荐

  • 小白点,人的面部出现小白点是怎么回事

    技术小白点,人的面部出现小白点是怎么回事先说说脂肪粒的产生 1、 体内原因:眼部、面部出现油脂粒大多是由于近期身体内分泌有些失调小白点,致使面部油脂分泌过剩,再加上皮肤没有得到彻底清洁干净,导致毛孔阻塞,很快形成脂肪粒。

    生活 2021年10月25日
  • androidmonkey测试工具的完善思路(androidmonkey教程)

    技术Android中的monkey实战是怎样的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有关Android中的monkey实战是怎样的,文章内容质量较高,因此小编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环境介绍

    攻略 2021年12月24日
  • SQL32 将employees表的所有员工的lastname和firstname拼接起来作为Name

    技术SQL32 将employees表的所有员工的lastname和firstname拼接起来作为Name SQL32 将employees表的所有员工的last_name和first_name拼接起来

    礼包 2021年10月28日
  • 怎么做一个Excel动态图表

    技术怎么做一个Excel动态图表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怎么做一个Excel动态图表,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学习,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获,话不多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说明下图是一个比较

    攻略 2021年10月21日
  • DNSlog注入测试

    技术DNSlog注入测试 DNSlog注入测试之前提到的时间盲注,虽然用途比较广泛,但其查询耗时较长;且盲注都需要发送大量请求,容易被WAF拦截。
    此时,我们就要用到DNSlog注入——一个可以以较少的

    礼包 2021年11月1日
  • 如何理解Elasticsearch倒排索引与分词

    技术如何理解Elasticsearch倒排索引与分词本篇内容主要讲解“如何理解Elasticsearch倒排索引与分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学习“如何理解E

    攻略 2021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