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源网络
这两天一个“中年人”刷屏了。
图像源网络
那原本是“新东方”的一个悲伤时刻:
然而,1500个教学点租赁后向农村中小学捐赠8万套课桌椅的决定,再次受到俞洪敏董事长的关注。
与股价和社会价值相比,这位“中年老人”赢得了掌声和未来,尽管他很快就要60岁了.
与其他品牌和创始人相比,余现在的个人关注度似乎在“新东方”之上。
自从进入媒体的视线以来,余的标签除了“农村反击”之外,一直都是“聚焦教育”。与资本市场上的商人相比,人们更愿意把他当作“教书匠”。
有人说这是“人设”或公关的策略,包括捐赠桌椅,也有“公关策划”的声音。但是,“做人”和“正派”的评价被筛选,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于60岁的实际年龄,我更愿意把他当成“常青树”一样的“中年老人”,只是因为他总是表现出一种执着中年的形象。
这个在当今资本市场看似不可想象的原理,其实是很多中年人从小就接受的风险意识概念。
在疯狂的资本市场和你已经身家几百亿的大环境下,你还能坚持这个原则,只能用“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心态”来形容。
余的初衷是什么?
显然,是教育。
而他自己才是教育的真正受益者。
每次他出现在镜头里,他的焦点总是在教育上。
几年前,我在一个关于创业的节目中看到他作为嘉宾。当时是投资泛滥的时代。似乎你可以自己创业,获得风险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和大学生活赢家的梦想。
余当时并不赞同这种趋势,甚至表示强烈反对。
他说,大学生没有资源和经验,创业成功的概率极小。即使有成功的案例,背后也有足够的积累。
此后多次现身,没有意气风发,豪言壮语,始终聚焦教育,结合实际说话。
即使这是余团队可以创造的“个人设计”,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教育上呢?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千百年来在形式、观念乃至学科、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传道授业的本质却始终未变。
与其他新概念、新观念、新思想相比,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
一个中年人,始终坚持最本质的初心,从无到有,起起落落,永不改变。
这样的中年,无论现在的境况如何,谁人不佩服,谁能说这个中年未来没有希望?
身为中年,如果你还在抱怨默默无闻,没有机遇,或者,先想想自己是否有这样一份矢志不渝的初心和目标,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执念”?
我的一个忘年交,比俞洪敏还小两岁。
他是甘肃普通的一个农民。
在1990年俞敏洪还没从北大辞职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费纪实拍摄采访贫困儿童。
没有任何的背景和资源,靠着相机和自己的双脚,走遍贫困山区。
一开始在麦积山景区的空地上办“影展”——其实就是展示拍到的贫困儿童,希望看到的游客能有人进行一对一助学(坚持捐助人和受助人直接点对点的捐助,并建议只捐助必要的学费,而不要负担更多),后来在北大爱心社的帮助下进入校园举办影展,渐渐的得到各界的帮助开始在全国寻找场地办影展和助学……
至今已经坚持了30年。
据他自己统计,已累积助学4万余贫困学生。
如今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再深入一线,这几十年的经历常人无法坚持。
每每在最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中年,如果能做到这个份上,显然比“躺平”更有意义。
这两位“老中年”对一个朴素而正确且重要的信念的坚持,成就了人生的意义,获得了“体面”。
随时可能面对危机的中年,需要的不是所谓的“鸡汤”或者“与时俱进”的现实。
保持和坚持一份这样的信念,或许才是真正的“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将尽快处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