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徐茂公李靖是一个人吗,唐朝李绩是不是徐茂公

李世民为何特别恩宠徐茂公,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网友提问:李世民为何特别恩宠徐茂公,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优质回答: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答。一、最大的荣耀。李世民为了笼络唐初名将李勣(也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曾

用户问题:

为什么李世民特别喜欢徐茂公,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出色的回答:

下面我会详细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最大的荣耀。

为了笼络初唐名将李记,李世民(《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前名:许世杰,李世杰人,字茂公),做了一件很意外的事。就是亲手剪掉他的胡子,用来给李记当药。根据《资治通鉴唐纪》:

李士奇尝突发疾病,方云“需要骨灰治病”;自剪胡须,与药物混合。世界第一次在流血,哭着感谢。他说:“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清朝,何必谢你!”李记有一次突然得了一场重病。治疗他的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奇怪的处方。中医有个药方,就是把人的胡子烧成灰,然后吃药。

古代中医真的很神奇。几乎所有你能想到或想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药物。人的胡子不仅可以入药,人的头发、指甲、童子尿,甚至鸡屎等都可以入药治病救人。至于病能不能治好,主要是凭经验。虽然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然而,这些药物和经过验证的处方有时非常有效,这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李世民亲自去看病了。据医生说,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处方,所以他剪掉了胡子,用它来给李记治病。李记非常感激。反复磕头哭泣,直到头皮破。李世民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你。有什么值得感谢的?”

今天看来,剪胡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男人每天都需要刮胡子。然而,在唐代,“身体的皮肤受到父母的影响”,男人都把长发作为自己的美丽。因此,李世民亲自剪掉了胡子,这可以说是一件大事。更有甚者,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胡子被剪掉后,嘴巴下面都秃了,这对他的形象非常不利。

因此,对李记来说,李世民的举动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恩惠。难怪他心存感激。此外,李世民的胡子与普通人的胡子大不相同。它就是“龙须”。如果做成中药,估计疗效应该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胡子。不然就找人把胡子剪掉。李世民完全没有必要亲自这么做。

我不知道李世民的小胡子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还是因为过于兴奋、心理暗示等因素。总之,李记的病很快就好了。

然而,很明显,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生病,李世民会对他们有这样的宠爱。否则,李世民的胡子不会长得太长。

第二,为什么李世民对李记如此特别?

李世民观察李记很久了,知道他是一个对主人善良忠诚的人。

当初,李密带领百姓到了唐朝以后,李密之前占领的很多遗址还在徐世济(后来的李记)的控制之下。如果此时徐士奇将土地献给唐朝,他将为新主人唐源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这是现成的功劳。

但徐世奇只是没有贪图这个功劳。他认为他现在控制的:人和土地原本属于龚伟和李米。如果他在上表中给出,他会因主人的失败而获得荣誉。我一个人做不了这样的事。

因此,他如实记录了郡县名称和军民账目,向李密发了一份报告,李密亲自献给唐朝。唐高祖听说徐士奇不会自己打表,只给李密写了信,很奇怪。后来得知情况,他叹道:“徐世济对主恩怀古,不肯邀功。多么纯洁的大臣啊!”于是,徐世济被任命为溧阳的总经理,朱郭的首领,赖公,后来又被任命为武侯的右将军,曹国公,姓李。就这样,许世杰变成了许世杰。

李世民继位后,李士奇为避讳李世民,改名叫李记。

李记的这种做法不仅表明他非常忠诚,也证明了这个人虽然是一个军事指挥官,他确实有很高的情商。考虑到o,在关键时刻处理问题是非常合适的

所以我们衡量一个人会对自己做什么,首先要观察他是如何对待别人的。如果这个人能善待他人,他也善待他人,那么这个人就应该值得信任。

如果一个人一直是荡秋千的船,擅长过河拆桥,对你特别巴结,那你就要小心了。不幸的是,历史上有很多领导人就是看不清楚这一点。比如易亚为齐桓公蒸儿子的时候,齐桓公以为他很忠心,却没想到易亚会为了讨好自己而杀了自己的儿子。这种人的心有多恶毒?最后,齐桓公死于易亚之手。

第三,李世民的真正目的。

刮完胡子没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次,李世民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根据《资治通鉴唐纪》:

世人尝尽酒席后,他平静地说:“我请群臣关心年轻人和孤独者,使他们不能超越公务,他们去执行公务时负担不起李米。你欠我的吗?”世人积流涕于婉言谢绝,啃尖血,醉于饮酒;脱下你的皇家服装盖住它。不久,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对李记说:“我打算把年轻的王子托付给大臣。没有人比大清更合适。你曾经忠于李密。你会让我失望吗?”李记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咬着手指,用血发誓,然后喝醉了。李世民见他睡着了,就脱下他的御用衣服给他穿上。李记醒来后,他又被感动了。

成什么样。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在他托孤的问题上是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的。他暗中已经在朝廷的重要大臣中反复衡量比较考察。最终他认为李勣既是开国功臣,有足够的能力担当,更难得的是他能忠于旧主,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而是通过格外的加以恩宠,让李勣对自己感激涕零。然后再请他吃饭,把他灌醉。甚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遮盖。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勣极尽恩宠,剪下“龙须”让其服用、用御衣为其遮凉等行为,其实都是李世民拉拢人心的一种表演秀,真实目的是当面托孤。

所以,有的时候当领导的想让下属拼命工作,也不能仅靠物质奖励,而不注重人文关怀。适当的关心、打感情牌,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李世民就是一个非常懂得领导艺术的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患上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对李治说:“你对李勣没有恩惠,朕将贬他为外官。朕死后由你授给他仆射之职,让他对你感恩。”遂派李勣出任叠州都督。

当李世民临死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对李勣的恩宠已经无以复加了,好人都被自己做了。这一来,将来儿子没法再做好人了,儿子接班后,可能会不好开展工作了。李世民不愧是雄才大略之主,其御人之术已经炉火纯青。他临死前设计了一出先贬后用的把戏。目的还是为了让李勣死心塌地为他的儿子卖命。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勣的一个考验:没有过错从中央被贬到地方,换了谁都可能有情绪。如果李勣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任何一点犹豫,那么可能他的命就保不住了。但是李勣经受住了考验,二话不说就到地方赴任去了。

李治即位后,很快就把李勣调回中央。先后拜李勣为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李治还命令为他画像,并亲自为画像作序,特许他乘小马出入三省,也算是对他恩宠有加了。

四、坚定的保皇派。

李勣在重新担任了中央高官后,果然在思想、行动等各方面都保持了与新任皇帝李治的高度一致。成了一名坚定的保皇派。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后。褚遂良等顾命大臣坚决反对。关键时刻,李勣坚定的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表态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

由于李勣开国功臣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的这一票,举足轻重,给了李治极大的支持。武则天由此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李世民的托孤目的达到了,他的胡须没有白剪。李勣确实如他所愿,成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保皇派。

但他这个保皇派当得毫无原则性,无条件忠于新任的皇帝。对立李世民曾经的才人为皇后这种事,也是无原则的支持。这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

李世民更想不到的是,等到李治死了以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来又当了女皇帝,并对他的后人大开杀戒,几乎将李唐宗室屠戮殆尽。

李勣并不傻。他也知道李治的做法不妥,但他出于对李世民父子二人的感恩心态,关键时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报恩。同时也让新任皇帝能够对他继续恩宠。

五、死后不得安宁。

李勣一生处事比较圆滑,不喜与人争斗。武则天当上了皇后,李勣表面上是武则天一派,实际上他是中间派,做到了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669年,76岁的李勣去世。李治和太子李弘,亲临未央宫,登上宫楼为其送葬。并册赠其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庙庭,极尽哀荣。

不过李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孙子李敬业会在武则天称帝后起兵,讨伐武则天。后来兵败身亡,被武则天收回李姓,恢复了徐姓。

武则天为此又追削了李勣的官爵,并掘其墓、砍其棺,让他死后不得安宁。直到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才下诏恢复了李勣的官爵,并为他重新安葬。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请。

李世民恩宠李勣(徐茂公),首先缘于李勣的赫赫战功。他本是隋未瓦岗军一员,后归唐,以战功卓著封爵英国公,官至宰相。

他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四朝,其稳健作风,深受皇上欣赏。

面对昔日的战友被判死刑,他立即奏明皇上,願以自己的官职赎故友一命,所请不准后,他在刑场“割股肉以啖之”,表示与单雄信生死一起,如此与朋友生死一起的情谊,反衬出吕马童之流的猥琐、无趣。

至于题主所言唐太宗对李勣特别恩宠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仅是猜测而已。

1.凌烟阁24功臣,长孙皇后有直接关系的共有四人。

1.柴绍。2.长孙无忌。3.高世廉。4.长孙顺德。

当太宗皇帝百年之后,皇后掌控新继位的皇帝事情,屡见不鲜,辅以四大凌烟阁外戚,朝政将由后党说了算。

长孙无忌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集团,还有一个以长安势力为中心的关陇集团,代表人物就是当年朝的李姓皇帝,假如这两个集困对立,必将祸及李唐江山,甚至取而代之。

2.以李勣为代表的庶族地主,山东集团,将是决定胜负天平的唯一砝码。

所以虽然李勣的排名仅高于秦叔宝,却是一支潜力股,不容小觑。

以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当高宗李治决定废王立武为后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

也是靠了李勣一句话:“不反对”,“家务事,与外人无关”而顺利完成。

其他网友观点

有德有才之人,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领导最赏识之人,这就是李世民特殊对待徐茂公的主要原因,至于目的更是最明显不过,领导赏识你,就是希望你为江山社稷添砖加瓦出谋划策而已,其余目的再无其他。

为何这么说呢?我继续带你了解一下徐茂公本人,你就会更加明白我所说之意。


一、战功赫赫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后来立下战功,李渊赐其姓李,故而改成李世勣,李世民登基,为了避李世民之讳,将“世”字去掉,得名李勣,字懋功(后人多把这个写成茂公,故而得名徐茂公),其为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他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为唐初名将。

李勣一生战功赫赫,经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三个时期,并且每个时期都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李世民时期,李勣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次出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将吉利可汗与萧皇后一并带回唐朝,东突厥归降。

李世民时期,李勣跟随李世民一起亲征高句丽,虽然没有拿下高句丽,也杀了对方威风,李治时期,李勣等人再次出征高句丽,先后将高句丽盟友百济、日本打败。于668年彻底攻克高句丽,使其成为大唐疆土,至此,大唐疆土成为整个唐朝时期最大。

李勣一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职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李世民死后将其与长孙无忌、诸遂良三人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治理国家。

单纯从他的履历而言,就足够优秀,假设你是领导,看到这样的简历,也会为之心动不已。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李世民特别对待李勣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为人忠诚,心系天下

徐世勣是一个对主公十分忠诚的部下,并且那种忠诚属于站在国家安危层面着想的正直忠诚,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的那种虚伪忠诚。

隋朝末年,17岁左右的徐世勣参加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与单雄信、王伯当等人一起继续发展瓦岗军,在几人的带领下,瓦岗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以一万人诱敌深入,巧妙战胜隋朝名将张须陀率领的两万多人,一时名声大噪。

时年,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徐世勣与王伯当觉得李密是英雄,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便于收拢天下豪杰,为建功立业着想。

617年,李密统领瓦岗军后,自称魏公,开始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为右武候大将军,统领本部,还有单雄信、王伯当等人统领其余军队。可惜没过多久李密与翟让产生误解,觉得翟让要谋反夺位,遂将其杀死。

为了安抚人心,李密派单雄信前往说服徐世勣、王伯当,并将之前翟让旧部分属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管理。好景不长,618年王世充与李密交战,因为单雄信隔岸观火,不加以帮助,而且本来李密内部矛盾还没有完全恢复。

结果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单雄信率领一部分旧部归随王世充,徐世勣看不惯这种行为率领一部分军队前往归顺李唐,李渊早已耳闻徐世勣风采,任命徐世勣接管之前李密旧部与属地。

在论功行赏之时,徐世勣有些犹豫,迟迟没有把自己领地写清楚,而是一直写信给之前的领导李密,想将功劳归属李密,经过深入了解,李渊知道徐世勣的这种忠诚,很是感动,加授其为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并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当时他的所作所为李世民都看在眼里,明白这个人的忠诚,之后李世民与李世勣经常一起作战,比如攻打王世充,途中李世民差点被单雄信所杀,幸亏李世勣及时赶到阻止单雄信,才救回李世民一命。

再到玄武门之变时,李世勣与李靖手握重兵在西域作战,李世民想拉拢两人为己所用,李世勣也比较支持李世民,深得李世民欢心,后来李世民登基,李世勣为了避免与李世民的名字之讳,将名中“世”去除,改名李勣,李世民创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进行论功行赏,李勣榜上有名。


三、辅佐李治

李勣有一次生病,医生开药说需要胡须下药,李世民知道后立即将自己胡须减下来给李勣入药,足以见得李世民对李勣的特殊对待,明明胡须可以用他人的,李世民偏偏要亲自剪下自己的赠予,一方面表明重视李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对李勣的关心。

李世勣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之和药。世勣顿首出血泣谢。上曰:“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资治通鉴·唐纪》

后来李世民到了晚年,废除太子李承乾之后,立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深知李治性格软弱仁义,担心面对朝中大臣,李治有些难以控制,想找几个人作为托孤大臣辅助李治。

经过再三挑选、分析,李世民最终决定让长孙无忌、诸遂良、李勣担任。选择三人的原因很简单,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又是当时关陇贵族的主要代表人物,让长孙无忌担任托孤大臣,既忠诚又能制衡朝中势力。

诸遂良负责给李世民写起居注,为人正直,从来不会徇私枉法,对李世民都要求严格,以至于李世民无奈只能称其为“小鸟依人”,但是足以见得两人交情之深,选择诸遂良也是必然结果。

至于李勣,一方面他是山东贵族的代表,另一方面立下赫赫战功,在武将中威望较大,长孙无忌与诸遂良都是文官,李世民也需要一个武官来制衡,再加上李勣的行为品质都得到李世民认可,故而选择其为托孤大臣。

确定托孤那天晚上,李世民与李勣开怀畅饮,像两个故知一样,李勣喝醉后李世民亲自用自己衣服给他盖上取暖,多么温暖的画面,想必在历史上都少有。

世勣尝侍宴,上从容谓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因饮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资治通鉴·唐纪》

为了让李勣更加对李治感恩戴德,李世民在临终之时,还给李治想出一个妙计,李世民先将李勣贬官,李治上任再对其重新任用,李治照做,果然效果不一般。

在后来李治打算废王立武的时候,就是李勣以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我们”,让李治最终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举动原本也是为了保住李治的皇权,因为当时长孙无忌与诸遂良都不支持李治。

但是历史有时候很有趣,就因为这样一个举动,让李勣后悔莫及。669年,李勣平定高句丽一年有余就去世。李治与太子李弘,亲临未央宫,登上宫楼为其送葬。并册赠其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庙庭。

比起另外两位托孤大臣,李勣的葬礼应该是最隆重的,可是他断然想不到后来结局还会再次逆转。李治去世后,武则天让李旦做了六年傀儡皇帝,最终禅位给自己,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对武则天登基不支持,以一己之力带兵讨伐武则天,最终被武则天重兵压制,于乱战中死去。李敬业去世后,武则天越想越不愉快,就去扒李勣的坟,废除其官爵与李姓,何其悲哀。

李勣也许想不到,自己当初支持李治废王立武,最终得到的会是这样悲剧结局,李显继位后,再次将李勣坟墓重整,恢复爵位与姓氏,也算对得起李勣。


结语

通过对李勣一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他特殊对待就是因为李勣是一个德才兼备,值得委以重任之人,而李世民的目的,自然就是为李家的千秋伟业着想,希望李勣能够一直支持李唐王室,为其继续添砖加瓦,当然李勣最终确实也做到,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那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所说的徐茂公,其实就是大唐名将李勣。徐茂公是在《隋唐演义》中演绎化的名字,不过既然是作为历史领域的问答题目,在下认为有必要先予更正一下。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李渊有感于他对李密的忠诚,特在他降唐后赐予“李”姓,改名李世勣。

李世民登基后,李世勣为了避开皇帝名讳,特意将名字中的“世”字去掉,至此,正式改名李勣。

李世民为何特别恩宠李勣?我认为有两种原因:

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战功

李勣精于用兵,常能出奇制胜,是跟大唐战神李靖齐名的初唐名将。他随着李世民征战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为大唐的统一和扩张立下累累战功。

有一次李勣生病,所吃的汤药需要以人的须发作为药引。李世民听说后,特将自己的胡须剪下一绺给李勣下药。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李世民以帝王之尊,竟能为了李勣而自剪胡须,足见对他的恩宠。

二、为了嘉奖李勣的忠诚

李勣一生共效忠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对每个皇帝都能做到忠心无二,可见他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

李勣的忠心表现在对皇帝命令的无条件遵守和不折不扣的执行。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准备传位给太子李治。不过李治年幼,性格又偏“仁懦”,因此李世民特意找了三名“托孤重臣”加以辅佐,李勣便是其中一位。

令人奇怪的是,对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名文臣,李世民仅是拳拳相托,却把李勣这个开国功臣毫无征兆地贬到了叠州。

原来,李勣作为武将在朝堂上已是硕果仅存,李世民担心太子李治因对其没有恩泽而无法令其效忠。于是他想试试李勣的忠诚。

如果李勣在这个关键时刻被贬出长安,却能够毫不犹豫地执行,说明他对李家的忠心值得信赖,并不会因为自己驾崩而改变。

李治可以在正式登基后再将他召回率,委以重任。李勣出于感恩,也必定会对李治誓死效忠。

如果李勣接到被贬黜的命令却犹犹豫豫,甚至拒不执行呢?

说明李勣已经生了二心,等待他的将是毫不留情的诛杀。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

幸好李勣十分聪明,接到命令后立即不折不扣地自我发配了,连家都没回,从朝堂下来,直接就出城赴任去了。

到了晚上,家里人等不到李勣回来吃饭,四处寻找打听,才知道人已经走很远了。

去哪?

叠州!

妈呀!那么远!啥时候能回来啊?

不知道!看皇帝心情!

李勣凭着这份忠心,又赢得了新帝李治的信任,没多久,他被从叠州召回,官拜尚书左仆射,正式出将入相。

三、至于李世民为何对李勣特别恩宠

其实,自李靖死后,大唐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有三人,李勣,李道宗,薛万彻。

但如果涉及到对李唐子孙的忠诚,谁更适合在自己百年之后托孤,却只有李世勣最适。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同属李唐皇室,这样的大将用来征战可以,用来托孤必定不行。

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宗室,一旦将来李道宗受命托孤,难保不会趁机做大。

薛万彻是李世民非常倚重的名将,但他曾经是李建成的属下,更何况此人脾气不好,有跋扈之势,贞观二十二年时更是被李世民贬黜出京,因此薛万彻也不能用来托孤。

综上,李世民特别恩宠李勣,就很好理解了。他征战出身,对手下的文臣武将有很强的掌控力。

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他要趁着自己还在世,选拔出有能力帮自己的子孙守住江山的人。

李勣就是这样的人,在李治朝,老将继续为国出征,终于替大唐拔除了百年大患高句丽。

其他网友观点

不知道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823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