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日报记者米方杰/吐温
像汽车和积木一样建造房屋,一场“绿色革命”把建筑工地变成了“装配工厂”。近年来,随着政策驱动和内生市场力量的增强,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和创新时期。巨力工业发展作为河南建设大省,提出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产业化发展,明确实施城乡绿色发展行动。到“十四五”末,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40%。在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背后,河南打造1000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还有多远?需要补充强化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建造成本相对偏高 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推广
虽然装配式建筑被业内公认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近年来河南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不少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承认,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这也使得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目前不高。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在行业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0%以上,这进一步说明装配式建筑是发展趋势。”据游助集团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廖志强介绍,目前装配式建筑成本仍然比较高,这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因素。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河南省绿色建筑科技中心主任、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秘书长曹立峰的认可。他表示,相对较高的建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装配式建筑的直接建造成本和验收水平仍不如传统建筑。”河南省第一建筑集团荥阳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经理石蕊表示,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具有节能、环保、省力的优点,但直接施工成本仍高于传统建筑行业,在全国的接受度有待提高。因此,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着来自传统建筑企业的激烈竞争。
杭萧(河南)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鲁治光表示,除了成本还是有点高,装配式建筑的验收还是不够。“虽然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安全,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提高房屋的整体安全水平、耐火性能和耐久性。但有些居民对装配式建筑了解不够,下一步要进一步普及知识。”
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人才 目前依然急缺
曹立峰说,目前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才仍然短缺。“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需要一套完整的科研、设计、生产和施工队伍。但目前装配式建筑企业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
对此,石蕊深有感触。他认为,高技能产业工人短缺是影响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装配式建筑整个产业链来看,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培训还比较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工人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性是制约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建筑产业化的大趋势。
势下,加大装配式人才培养的意义愈发凸显。”据廖智强介绍,早在2017年时,筑友便凭借科研实力申请获批为湖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并被授予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湖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了2名博士后,取得《超高性能混凝土外墙装饰板研究》等2项研究成果,就在今年又获批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装配式建筑行业 上下游企业成熟度有待提升
“在中央政府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和激励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吸引了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构件生产商、工程承包商等多种行业参与者进入到装配式建筑行业,”在史瑞看来,这也导致了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预制构件厂的堆场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效率较差,且仓储物流较为混乱,生产与施工环节不畅等,整体来看,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曹力锋看来,目前,河南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处于“零星”的运作状态﹐规模化程度低﹐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推广较为缓慢。“装配式建筑企业前期投入大,后期获利慢。当前,对装配式建筑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多,而实际行动的企业较少,只有少数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但规模相对小、产业集聚能力还不够﹐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分工。”
“目前杭萧钢构在河南承建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已实现了近8成的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从河南本地化采购,”路枳广坦言,装配式建筑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钢种,但目前河南本地钢铁企业还供给不了,只能是舍近求远从江苏及天津等地购进。“河南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急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提高构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 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南明确将打造装配式建筑千亿级产业链。对此,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也纷纷提出建议,要进一步补齐补强“关键环”。
廖智强提到,装配式建筑就像搭积木,不同品牌的积木因尺寸不一而无法混着玩,不同的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出来的墙体、楼梯等部品部件厚度等尺寸同样存在差别,难以实现共用。“装配式建筑需要标准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出台指导意见,针对低多层和高层建筑,制定不同的标准,实现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部件共用。”廖智强表示,装配式建筑成本要降下去,核心便是“标准化”问题,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出的构建不能共用,“如果标准都统一了,这样在建楼房时便可以从不同生产企业购置构件了,不用跨越几百公里去运输,更有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打造”。
曹力锋同样就标准化问题提出建议,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主导整合研发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尽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建筑承重结构体系和围护结构体系标准化、构件部品系列化、技术系统成套化、验收评价体系统一化﹐为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以及向深度、广度发展做好技术标准准备。
“提高构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才能真正体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史瑞建议,通过标准化提质、量化降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成本,降低施工成本。未来使装配式建筑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 。而且要建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建筑,能够达到工艺级品质的建筑。“如果由政府牵头组织标准化制定工作,建立统一部品部件库,会对促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快速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史瑞同时建议,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他表示,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始终处于分割状态,不仅造成管理界面不够清晰,也阻碍了施工工期,最重要的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应该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这样也更有益于推广标准化设计,构件通用化。
期待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 政府投建保障房等首选装配式
“建议政府部门能出台政策,明确优先推广项目范围及激励措施,”曹力锋建议,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安置房、大型公共建筑等建设项目应率先推广试点﹐在项目立项及土地招拍挂时把装配式建筑纳入评价条件﹐同时对各参建单位在信贷、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
对此,廖智强同样提出希望政府部门能进一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创新,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在科创上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湖南长沙装配式企业遍地开花,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世界有名,成为一张新的“长沙名片”,在廖智强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当地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长沙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确定为全市22条重点推进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推进体系,同时在全市各区域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要求重点推进区域内项目100%采用。
“我们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保障科技研发和降低成本模式的探索。”史瑞期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建立更大力度的长效激励政策,如金融、财政、税收优惠,奖励容积率等措施,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呼吁政府牵头 组织创新型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的格局
采访中,史瑞还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布局调控、进行市场引导,根据政策导向推进建设装配式建筑基地,宏观调控、因地制宜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基地建设,避免产生区域内恶性竞争,使尚未成熟的装配化产业内忧外患,被扼杀在摇篮里。
“可以由政府层面牵头,组织创新型企业,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的格局,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进行产业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匹配发展,以全产业链集成为主线,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出海。”史瑞同时提出,各企业走协同创新之路,争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发展基金,推动本地区创新技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存在人才紧缺问题,曹力锋表示,我省可建立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养机制,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出台鼓励性招生政策﹐完善装配式建筑教材、信息化教学、工、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持续输送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等专业化人才。
在廖智强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河南装配式建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发展高峰,“成本和技术的问题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会大幅提升,未来3到5年,装配式建筑有望成为‘主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