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元宇宙”概念走红,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宣布更名为“元”(Meta),国内外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进入“元宇宙”领域。一时间,“元宇宙”似乎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成了一个社会焦点。
刚接触到“元宇宙”概念时,笔者感觉十分陌生与无知。后来了解了一下,才明白“元宇宙”大概是指: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由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和物理持续性虚拟空间融合创建,包括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的总和。(对该词的解释来源于网络。)
在笔者看来:在元宇宙时代,人们能够在家戴上特殊的设备,能以虚拟分身的形式进入一个被人类虚构出来的世界。而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高度相似,两者的边界被模糊了。
笔者不禁感到时代发展之快。这些年里,越来越多新生的概念冲击笔者的世界观,如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VR…… 直到现在,笔者对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还有些陌生。一想到这或许就是小时看科幻书中描述的未来世界,然而这个未来世界真的要降临时,有些人已经开始进入这个世界,有些人却对它如此陌生,不由心生感叹——“未来已来,但它没有被平均分配”。
未来已来,我们还能跟上时代吗?
根据我个人观察: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适应程度是要超出中老年人不少的,因此中老年人群体出现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现象是正常的。然而,我身边许多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表示对“元宇宙”、“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事物感到陌生时,我意识到——未来的不平均分配,是全部人的共同问题。
如果你问我:无法跟上时代或者说未来的不平均分配是个值得令人担忧的问题吗?我只能回答:是也不是。
从乐观的角度看:近一、两百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事物也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无论蒸汽机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都会出现对于新鲜事物不适应者,但机器的产生并没有让工人失业,互联网的产生也带动了新产业的出现,到现在为止整个社会依然繁荣发展着即使很多人感到跟不上时代,但这是正常且不必过于担忧的事情。
从悲观的角度看:我们无时不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回溯历史所把握的规律能否在复杂的现实中适用,这并不好说。我们需要知道,即使是在过去的十年,互联网对传统报纸业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谁敢保证下一刻大棒不会敲到自己的头上?人们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事物的恐惧又怎么会是凭空产生的呢。
回到正题:未来已来,我们还能跟上时代吗?现在很多人一辈子都基本在一个行业工作,整体知识面的更新速度已经比不上年轻时候的自己。如之前各种关于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办事的新闻层出不穷。移动电话从“大哥大”、按键机时代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才用了多少年?
现在回看“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这句话,笔者感到由衷敬佩。
相当客观地说,如果我们不重新进行对外学习,落后于时代是肯定的。可怕的不是因为落后时代导致自己一个人失业,而是整个行业被摧毁。但这并非说我们已经跟不上时代,只能躺平了。
我们如何跟上时代?
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终生学习并不是指像初高中那样读读背背,而是依然要学习一些除自己行业外的其他知识。主动地去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会发生什么?去接触、认识新事物、新科技。谁也不想哪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外部世界变得如此陌生,甚至对自己的行业都变得不熟悉起来。
②做好随时变革的心理准备。以后,我们可能以后不会长时间在一个行业工作,必须要做好变革的心理。(当然现在很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已经能感受到这一点了,到了一定年龄就基本难以维持原有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说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的原因。只有做好随时变革的心理准备,才能在新的机遇来时有能力去抓住它。每一次大的科技变革都会塑造新的经济格局,能不能把握、如何去把握,关键在于自己。
③主动适应新事物。如果我们还抱有这种观念——“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那么无疑会与时代脱节。当新事物的出现冲击我们原有认识时,可能会令我们走向保守。
但如果我们选择不去适应,而是维持原样,这无疑是给自己埋雷。正如《三体》中的一句名言——“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就像曾经的按键机市场被智能手机摧毁,时代抛弃一个人时,不会告知、不会犹豫。有时只有两个选项:主动去适应,或者被时代抛弃。
当然,不必过于担心。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大机遇的时代。我们仍然有不落后时代太远,甚至跟上时代的机会。时代不会停下它的脚步,而我们也只能向前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