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10看了一个朋友的朋友圈,说宝宝之所以每次翻身总是哭,是因为习惯了。你只需要忽略他。
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的“知识”。沃森当年的理论早就被束之高阁,被尘封,荒废已久,又是如何被释放的。
沃森曾夸口说:“只要你给我十几个健康发育良好的宝宝,以及符合我抚养要求的环境,我保证把他们随意培养成医生、律师、商人、乞丐和小偷,不管他们的智力、爱好、倾向、能力、气质和宗教信仰如何。”
沃森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孩子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忽略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像机器一样训练人,想训练多少就能训练多少。
他在1920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他把一只老鼠放在几个月大的艾伯特面前。艾伯特非常高兴。当艾伯特用小手摸老鼠时,沃森用工具击中了艾伯特身后的铁棒,艾伯特吓得大哭起来。经过反复实验,艾伯特每次看到老鼠都会哭,最后每次看到所有毛茸茸的动物都会哭。
这一结果令华生很是兴奋。就这样,他的理论华丽丽地诞生了。直到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母爱剥夺试验才彻底将他的理论推翻。
恒河母爱剥夺实验是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在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把刚出生的猴子和它的妈妈分开,给猴子提供两个假妈妈,一个是铁丝做的,另一个用绒布包着。妈妈用瓶子绑在电线上可以给猴子提供无限量的奶,但是妈妈绒布没有。研究人员认为猴子会带着瓶子呆在铁丝妈妈身边,但事实并非如此。小猴子只有饿的时候才会去母丝喝牛奶,然后回到母绒布上紧贴柔软温暖的感觉。当小猴子受到惊吓时,它会依偎在柔软的妈妈身边。
实验中,虽然猴子喂食后生长良好,但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行为,包括成年后无法交配、冷漠等。
1
宝宝长大后,需要有情感上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即使孩子什么都不懂,也要和孩子罗里聊天,和孩子一起玩,做运动。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成熟,情感也很成熟。缺乏情感滋养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严重的问题。
当一个小婴儿在哭的时候,它表达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需求,还有情感上的需求。养育者必须及时回应孩子,不能忽视。否则孩子会陷入极大的绝望,这对宝宝来说是极其残忍的。久而久之,孩子在感情上会冷漠,将来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就如同被抛弃在一个旷野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小婴儿感到自己被无边的黑暗所吞没。
一些年轻的父母认为这个理论很有用,孩子哭的时候会忽略,或者以后会忽略。他们觉得训练几次后,孩子肯定会哭的次数会减少。众所周知,这是孩子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不是“懂事”的孩子。
习得性无助,即当一个人没有求助的希望时,他停止求助。不再寻求帮助,因为巨大的创伤。这种创伤的后果是孩子将来会有精神问题。
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回应孩子。只要有回应,孩子的世界就会及时被点亮,孩子在黑暗中停留的时间会更短,最好没有黑暗。好的理论不一定是好的理论。人是复杂的动物,人不是冰冷的机器。
00-1010回到沃森,当年沃森的理论在美国风靡一时,美国很多家庭都深受这一理论的毒害。20世纪50年代,一群不爱整洁、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沃森的理论有关。沃森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他的大儿子有精神问题,然后他被杀了,他的女儿有精神问题,他的小儿子成了乞丐,他一直靠父亲的支持生活。
然后,我给我的朋友发去了信息:把孩子抱起来,否则,我和你断交。
#育儿#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