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粟裕手下大将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粟裕手下大将 围绕着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军史上争议颇多。原因在于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毛主席虽然这样说了,但最

围绕着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军史上争议颇多。原因在于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毛主席虽然这样说了,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粟裕却没有当上元帅,降了一格,成为开国大将中的第一位。坊间传说,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没有当上元帅真的是“让”出来的吗?不然。实际上粟裕没有当上元帅,有三大原因: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粟裕资历不够,并非我军的建军元勋

粟裕能打仗,主要表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才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粟裕也不是一方统帅。当其他元帅们叱咤风云时,粟裕只是部队的一朵浪花。与十大元帅相比,粟裕的资历显然不够。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十大元帅中,大多参加了我党建军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走出了六位元帅:他们朱德、贺龙、陈毅、刘伯承、聂荣臻、林彪,朱德担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刘伯承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聂荣臻担任起义军11军党代表,陈毅担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官位最小的林彪,也担任了起义军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其他元帅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并担任军长,罗荣桓参加了秋收起义,任第1军第1师1团特务连党代表,叶剑英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副总指挥;徐向前参加了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起义失败后任第4师第10团党代表。粟裕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只是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一个班长,比林彪还小了两级。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粟裕的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苦的战争磨练出来的。因为屡立战功,他从一个小班长干起,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等职,并非一方主帅,大多为参谋长或政治部主任这样的角色;抗日战争时期,粟裕被编入新四军的队伍,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谴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并非新四军的一方统帅。与其他元帅相比,资格还是不够。就是比一些大将或上将,资格持平或略浅。

开国元帅有一个评级标准,那就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粟裕对创建人民解放军说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只是从一个士兵做起成长起来的将军。只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慧眼识金,陈毅元帅大度用将,粟裕才有了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的用武之地,成为与林彪齐名的后起之秀。在粟裕成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之前,他是许多元帅或大将、上将的下属,他的军功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确实大,但军功并不是评元帅的惟一标准。

领导分歧,最终拍板粟裕为第一大将

1955年授衔时,有三位人士认为粟裕可为元帅衔,一是大家熟知的,李银桥回忆录中记载,毛主席所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一是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与粟裕的渊源很深,他曾以中原局书记的身份来到新四军指导工作,由此结识了粟裕,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又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成了粟裕的直属领导。因为这个工作关系,刘少奇对粟裕的军事才能青睐有加,因此1955年全军授衔时,刘少奇力荐粟裕为帅。刘少奇为何力荐粟裕为帅呢?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工作重心放在地方上的开国元勋可以不授衔,刘少奇、周总理、邓小平等人就因此没有参加授衔,刘少奇认为华东野战军(三野)司令陈毅此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也可以不参加授衔,那就只有粟裕代表三野参加授衔了。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按理说,刘少奇所说也不无道理。但南方游击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三野)总要出一位代表参加授衔啊,陈毅如果不参加授衔,粟裕自然当仁不让,完全可以代表南方游击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参加授衔,并且一定是元帅衔。但此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反对意见,坚持让陈毅参加授衔。周总理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由于周总理的坚持,陈毅成为一名有争议的元帅,而粟裕只能屈居第一大将了。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至于为什么周总理力挺陈毅,一是从工作上考虑,二是从感情上考虑。工作上不用说,周总理讲的很明白。从感情上讲,周总理与陈毅曾同在法国留学,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着过命的交情。新中国成立后,又把陈毅提拔上来担任自己的副手,可谓非常看重。在元帅一事上替陈毅说话,不能说没有感情方面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党外人士劭力子在一份材料中,也建议“粟裕应该评元帅”,可见粟裕在军中的威望之高。

自知之明,粟裕“让帅”发出本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粟裕这个人,是一位在战争中通过学习成长起来的将军,对此,他是有着深刻的自省能力的。晚年的粟裕曾经回忆:“我跟毛泽东、朱德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斗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粟裕打仗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大将,做人是一位具有自知之明的智者。其境界堪称一代儒将。

粟裕为何没当成元帅?三大原因

坊间所传的粟裕“让帅”,实际上是粟裕在授衔问题上表现出的淡然态度。授衔时党内高层民主人士劭力子刚一听到有人提议授粟裕元帅衔时,兴冲冲给粟裕报喜,没想到热脸贴了冷屁股,粟裕对这授衔这事表现的很冷静,对劭子说:“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这都是低级趣味,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没有什么意思。”,这就是粟裕“让”元帅的由来。实际上他没有“让”,只是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不够格,没有因为受到追捧而沾沾自喜罢了。

粟裕两让司令的事,倒是真实的。第一次是上级任命他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而张鼎丞是粟裕的老上级,粟裕觉得不妥,暂时压下上级任命通知不让发,打电报向上级推荐张鼎丞为司令员,自己为副;第二次是上级把陈毅从华东军区调到中原军区,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请求中央保留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自己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代前委书记。关于这“两让司令”,粟裕的解释是:我让司令,主要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对此,粟裕的妻子楚青最有发言权,她说:他不是怕谁不听他的指挥,有碍他面子上过不去,他是考虑到,战役指挥中要是经常发生卡壳的事情,对战役不利啊。

所以,粟裕的“让”,实则是最符合老子“知人者智,自知之明”的大道的,体现了粟裕为人做事的修养之高。对于粟裕的“让”,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担的是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354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