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世界上没有疾病
人体痰湿的产生往往离不开脾胃和长期不当的饮食习惯。所以,虽然上面介绍了各种治痰的思路和方法,但我想做真正的告别痰湿,首先离不开的,还是饮食习惯的调整.
饮食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量和质。容易理解,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脾胃就需要开足马力工作.最后一餐还没洗,这一餐又来了。长此以往,脾胃不堪重负是必然的。所谓“双膳必伤脾胃”。这种情况在今天并不少见。比如看到好吃的,就垂涎欲滴,量也很难控制。精神压力下,缓解焦虑完全靠暴饮暴食;孩子们早上不饿,但他们必须努力吃饭。
比数量更普遍的问题在于本质。一些日常食物很容易消化,比如小米。可以生活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可以用最少的脾气运输在肠胃里。其他的很难消化,比如各种鸡鸭鱼肉,油腻粘稠。有的是温的,比如面粉、葱姜;有些是冷的,比如米饭和西瓜。当各种肥美入腹,脾气工作的难度就会骤然加大.如果量相同,小米粥可以在1-2小时内运输;用红烧排骨代替可能不需要3-5个小时。一旦加上过多的因素,结果更是不堪设想。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厨师,他一顿饭吃了一大盘东坡肘子,然后天天腹胀腹泻。直到一周后,舌苔还是像粉末一样厚。
食物总是让人怀旧。众所周知,人体内的脾气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有限的。当我一口口的吃掉眼前的美食,美食也正在一口口的消耗掉我体内的脾气.在匮乏的时代,食物是有限的;现在,在繁荣的时代,粮食不再稀缺,脾气则显得更加宝贵。珍爱脾气,节制饮食。
除了食物,“多喝水”、“每天八杯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等饮水过多也是助长痰湿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意见影响了无数人。喝水固然重要,但无论你是否需要,实在不宜多强调。原因还是上面提到的“脾气”。从饮用水的形态到人体可以利用的体液,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叫做“气化”。所谓气化,首先取决于脾气的“运输”作用。喝大量的水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气体来去除水分。再次,人体内的脾气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有限的。超过脾气运化能力的饮水,都是在为痰湿做准备.那么,我们每天到底什么时候喝水呢?你喝多少水?怎么喝水?
首先需要尊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感觉自出现以来就是人类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它仍然没有过时。当我觉得口渴时,一定是来自津液不足的提醒(凉燥问题有点复杂,请参考《零起点学中医》“燥邪”一节)。这个时候喝水是最合适的。问题是,有很多人整天不怎么喝水,看起来也不渴。我该怎么办?
临床上,这样的朋友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抑郁,另一种是紧张。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里总被各种想法、情绪,填充得满满的。以至于心里没有一点空,来倾听身体的声音,包括口渴的声音.本人对这些朋友深表同情。小贴士:每隔一个小时,抽出时间静静地坐1分钟,听听身体想说什么;如果你觉得口渴,先喝水。喝水真的很有必要。
对于体内已经有很多痰湿的朋友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大量痰湿的存在,提示脾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处于不堪重负的状态。当务之急,是为脾气减负.减轻负担的策略之一是适当减少饮水量。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停止喝水呢?
所谓数量和具体数量确实因人而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勉强的,除了一日三餐的汤和粥,早上、下午、晚上一小杯温水大概就是最少的饮水量。比较推荐的方法是每次感到口渴,就喝两三口温开水,不计次数.这个要求只是为了避免每次都痛饮。临床上,一些患者在腹部针刺时,即使吃了两三个小时也能听到水的声音,这是很常见的。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喝的水大约半小时后就会被运走。没完没了的水声只能说明脾胃之气受损太严重了。
综上所述,关于饮用水有三个建议:口渴喝,小口喝,喝温水.
最后一件事,调饮食,为的是更好的生活。上面的饮食建议,并非金科玉律;长期遵守有利于健康;偶尔放纵一下,只要不过分,身体一般都能承受。否则,为了某种理论,恐怕每天又如履薄冰。我不敢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生活没有那么丰富多彩和有趣。人生有什么意义?
饮食调整的方法如上所述。总之,节饮食,为的是保脾气.然而,对于脾气来说,单纯调整饮食只是节流;然而,仅靠节俭很难实现繁荣。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脾气更充沛呢?下次会分解。
以上内容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