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美文欣赏(描写雨的唯美散文摘抄)

关于雨的美文欣赏(描写雨的唯美散文摘抄)我喜欢下雨时刻,尤其是在捻字为香的闲暇时光里,对那深夜里的一场秋雨淅沥更是情有独钟。
已入秋,不知不觉夜渐长了,清晨的天气也略带了些微凉的气息。这些细微的感受,让心变得格外的舒畅。

我喜欢下雨时刻,尤其是在捻字为香的闲暇时光里,对那深夜里的一场秋雨淅沥更是情有独钟。

已入秋,不知不觉夜渐长了,清晨的天气也略带了些微凉的气息。这些细微的感受,让心变得格外的舒畅。

在这初秋的季节里,可以感受金风送爽的丝丝凉意,万物的成熟与静谧。但最美妙的莫过于秋夜里与一场秋雨的不期而遇了。

这样的一场秋雨,有时在我阅读之时轻敲我的窗棂,有时在我写作而没有灵感的时候给与我启示,也有时在我深夜熟睡之际,悄悄的把一阵“沙沙”声送入我诗意的梦境中。

总之不管如何,只要是在夜里能有雨打窗扉之声,反胜过各种美妙的现行音乐,如此便很好。

美文:静夜,聆听一场秋雨

其实,白天的秋雨也常常悄然而至,但感受不深。为何呢?

在我看来多少与情境有所关联,白天的我们彼此忙碌,或在高高的写字楼层上下往来,即使一场秋雨降临,而我们仍沉浸在文案或键盘的敲击声之中,哪还有多少人有欣赏它的情趣呢?

而唯有走出写字楼后,才发现一片湿润的地面,还略带着一丝微尘的气息,便不由地说:“下雨了”。

也或者是在路上来往,偶遇秋雨,则因行色匆匆,避之不及,唯恐湿了衣襟。所以白天眼之所见无不是高楼林立,阻挡了与秋雨的亲近;车水马龙的嘈杂之声,盖过了秋雨的切切呢喃。

唯有在夜色之下,人心渐渐渐地静下来的时候,临着窗才能更好的感受一场秋雨之声,深入心灵之美。

美文:静夜,聆听一场秋雨

听夜里的一场秋雨,喜欢它为我营造的静谧祥和的氛围。不用过多的去回想白天的种种,凡是尽心尽力,就可以安然享受这一段属于自己的静美时光。

喜欢于书房之内徘徊或思考,一室不大,但却是心灵最自由的栖息之地。打开一盏昏黄的台灯,让光晕刚好把书桌照亮,而在它的周围则是暗淡的光影,于此之下便可在文字里徜徉。

此时若逢一场秋雨,时而伴着几声秋雷隐隐,信手从书架中抽出一本书,或是散文,或是唐诗宋词,随手翻出一页,哪怕是早已看过的文字,在这样的氛围品读都是极其美妙的。当看到欣喜处便可会心一笑,方体会古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乐趣。

也或者是离开桌案,倚靠着窗台,听雨打窗棂的清脆而不聒噪,或看一下雨中那一盆手栽茉莉在秋雨洗礼下摇曳舒张的模糊身影。

更幸运的是,居住之处的窗后还有一座小山,虽然没什么景致,但却也树木葱茏,晴天的夜里总有各种虫鸟的切切私语,而下雨的时候,则有雨穿过林间传入耳朵的沙沙之声。

这一切既平凡,又简单,平凡得随处可见,简单之处,又能给人一种安心之感。

美文:静夜,聆听一场秋雨

聆听一场秋雨,还缘于对秋雨静谧背后所蕴含的一种昂扬、激慷之气。

在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中,一书一纸,一茶一笔,总能让人回想那些秋雨夜中踽踽独行的迁客骚人。从古至今,大多数唐宋诗词对秋雨都抱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萧瑟之感。

所以唐诗中便有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決明颜色鲜”的感秋;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凉;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惆怅。

而北宋才子柳永更是写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伤感离别;“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是易安居士家国破灭内心悲苦的写照。

对于秋雨,无论是雨滴梧桐,还是雨打芭蕉,似乎早已成了文化中忧愁的符号,但是我更喜欢的仍是秋雨背后所带来的积极向上之感。

所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则是一番清新之境;“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则如山水画般恬淡;更有“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的闲适。

美文:静夜,聆听一场秋雨

夜里听一场秋雨,可以感受它静谧背后的蓬勃,并且让身心由外而内的获得愉悦,并不感伤,亦不忧愁。以一份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就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本就如此,在一场秋雨里获得属于自己的休闲片刻,但又不过分安逸,停下匆匆的脚步,在一杯香茗与雨声里,凝神思虑不也是必要的吗?

在一场秋雨里,找寻自己的那一份空灵之地,于此信步款款,面对人生烦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如此岁月静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5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