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5424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难识别、又凶险的“微笑型抑郁症”
02、千万别总要求孩子听话
03、创伤修复存在一定风险
04、复学困难,转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上周,我们分享了13岁抑郁症患者尧尧的心理干预经历。母亲也勇敢无私地分享了女儿的成长经历和患病过程。值得家长阅读。
由于临床心理干预过程的细节和文章篇幅有限,我们未能充分展现上周尧尧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我也没能深入分析一些要点。今天,这篇文章将被详细讨论。
01、难识别、又凶险的“微笑型抑郁症”
在家人和老师朋友眼里,尧尧一直是一个开朗懂事的孩子,她也积极热情,争当班干部。
虽然升上了重点初中,但情绪波动很大,学习障碍严重,不得不辍学。但是在家休养的时候,情绪一直很稳定,可以正常和父母交流。
当她来和父母面对面咨询时,思路清晰,情绪稳定。当她谈到过去时,她反应正常,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当被问及她在家里的表现时,她和父母都说很正常。
总的来说,从她当时的表现和叙述来看,她一点也不像一个抑郁的人,超越这个年龄的她是理智的、理性的。只是难以入睡,家人对药物太过抗拒;我就是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所以,当时我以为她没有明显的情绪症状,但她有严重的学习障碍。至于失眠,我建议服用副作用小的右佐匹克隆来改善,降低睡眠不好导致情绪波动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尧尧的母亲始终不相信女儿得了抑郁症,不相信其他医院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也不希望女儿服用精神科药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尧尧看起来真的不像一个抑郁的人。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但她没有告诉我们她更真实的感受,直到她正式开始对她进行心理干预:
白天,她会刻意压抑负面情绪,有讨好的性格,要求自己成熟一点,照顾妈妈的感受,做一个“妈妈的妈妈”;
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她有时会很兴奋,但很快就会变成抑郁,然后哭甚至睡着。用她自己的话说,这种感觉就是“两天冰火”,很痛苦。
当我听到她的表情“兴奋”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很担心这是不是轻躁狂的典型症状,晚上是否有精力充沛、傲慢的表现。我进一步询问,她无法解释当时的具体感受和心理活动。
后来经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的心理干预,我们找到了她“多动”的心理根源,才发现不是轻躁狂。当她说“多动”时,她指的是焦虑、不安、不安和不安。不是快乐的兴奋。
也就是说,这背后还叠加着心理创伤,具体的创伤事件在上周的案例文章中有分享。
如果是其他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心理关注和了解不多,或者没有时间深入了解,更别说找到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患者一说晚上会“亢奋”,就很可能认为是轻躁狂/躁狂发作,从而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因为她的情绪变化快,“亢奋”时间短,不排除她可能被诊断为快速循环双相障碍或非典型双相障碍。
如果遇到比较关注人格障碍的医生,也有可能诊断为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然而,尧尧并没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其他核心特征,如非常害怕被抛弃、缺乏自我反思等。她没有。
因此,在正式的心理干预后,我们纠正了尧尧的诊断。她确实可以确诊为抑郁症,但症状相当特殊,属于大众所说的“微笑抑郁症”;有严重的学习障碍。
这说明什么?说明“微笑型抑郁症”真的非常隐蔽,识别的难度很高!
29">有的患者是故意隐瞒,极力伪装;
但有的患者是自己都没觉察出来,已经习以为常,并且合理化了。
瑶瑶就是后者。她面诊时不是故意不说晚上的情绪波动,而是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有时候,她晚上躺在床上哭得停不下来,哭到晕过去或者睡着了,在梦里还继续哭,醒来时挂着泪珠。催眠治疗师Lucy发现后,指出这个问题一定要处理。但瑶瑶觉得不需要,说“我都习惯了”,还认为对于她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释放压力方式。
而且,她有时候白天也难掩痛苦。曾有几次她跟别人在一起,突然感到悲伤、委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忍不住流眼泪,身边人非常错愕。
所以Lucy跟她分析,她晚上痛哭到睡着的做法并不是积极、健康、有效的解压方式。这不但影响睡眠质量,压力也无法很好地释放,所以有时白天也会出现情绪莫名的失控,因为实在太压抑了。
那白天的失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她社交功能,导致社交障碍,被别人误解。这会继续对她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加重内心的压抑。
那如果这种做法不改变,心理创伤不断叠加,并在晚上反复被激活、强化的话,当到了某一个临界点,或者她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她就很容易陷入严重的灾难化思维,产生自杀念头,甚至采取自杀行动!这会被人认为是“抑郁症复发”,从而否定之前接受的所有治疗,实际上是抑郁症的部分根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经过Lucy这番分析后,瑶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处理这个问题。这背后的心理根源,上周的案例文章中分享过了。
第二天我对瑶瑶做强化认知干预时,我跟她讲今年的“成都49中学生突然跳楼身亡”事件。
那个高中生也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但父母一点觉察都没有。当他决定自杀并死亡后,其父母非常震惊,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那如果瑶瑶不加强觉察,并重视自己的情绪症状,她也有可能发展为重度的“微笑型抑郁症”,甚至发生悲剧!
“微笑型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非常隐蔽,旁人、甚至至亲之人都难以发现。
它又非常凶险,一旦患者精神崩溃,有强烈的自杀念头时,他们的行动会非常坚决,甚至故意表现得积极、开朗,令外界麻痹大意,自杀成功率非常高!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看上去积极、开朗,就不会得抑郁症。一定要当心“微笑型抑郁症”!
02、千万别总要求孩子听话
瑶瑶为什么会得“微笑型抑郁症”?为什么总是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
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发现,这源于她太听话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她从小被母亲要求必须听话、不惹麻烦;
另一方面是因为被要求的时间长了,她也认为自己必须成熟懂事,而且内心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便极力做出他们喜欢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瑶瑶说,6岁之前她每天不是上幼儿园,就是上兴趣班,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虽然这和她母亲的记忆有所出入,但她从个体角度出发感到压力很大、很压抑,这是事实。
与此同时,瑶瑶其实非常聪明。对比起他们的父母,这一代青少年、儿童接触的信息广,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他们的心智成熟得更早。
瑶瑶说,她小学时就看出来妈妈有一些行为很幼稚,比如容易为了一些小事过分焦虑。她对家里很多事情和关系也看得非常清楚,但左右不了。
于是,她只好让自己成为“小大人”,强迫自己表现得听话、懂事,要成为“母亲的母亲”,从心理上反过来照顾妈妈的感受。
大家想想,这是一个才上初中的孩子啊,她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所以,在心理干预过程中,瑶瑶常常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心智,不像13岁,像是20多岁。她几乎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纯真、率直和快乐。
面对着这样“早熟”的孩子,我和Lucy一点都不因此感到欣慰,反而是感到可怕和心疼。她承受了她这个年龄不应承受的压力,变成了不应成为的样子。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感受非常深刻。
所以,在心理干预后期,我和Lucy特别注重解除她这副“枷锁”,引导她重拾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美好、快乐,并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健康心态。
希望父母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抛弃陈旧、错误的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总是要求孩子听话,很可能埋下“微笑型抑郁症”的隐患!
除此之外,瑶瑶的经历还反映了一个常见家庭教育错误——父母爱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瑶瑶觉得自己不真实,徒有躯壳,没有灵魂,但说不出原因。在深度催眠下发现,这源于母亲从来不认可她,总说她不如别人,并督促她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
瑶瑶曾经据理力争,认为自己其实也有优点。结果妈妈的回答非常无知、缺乏同理心,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粗暴:“你反驳什么啊!你就是不如别人啊!”
瑶瑶既感到委屈,也逐渐失去了自信,认为自己总在模仿别人,毫无个性。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非常、非常常见,而且被很多父母推崇。他们认为这可以避免孩子骄傲,可以督促孩子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从而变得更优秀。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不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规律,引导方法也不得当,亲子关系往往也不亲密。这反而对孩子造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
希望广大家长引以为戒,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避免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较,无论是说孩子比别人差,还是比别人好。
说孩子比别人差,很可能会让孩子自卑,认为父母不认可自己,增大抑郁发作风险;
说孩子比别人好,很可能会让孩子自大自负,自我夸奖,增大以后轻躁狂/躁狂发作的风险。
只有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内心有了真正的自信,而且亲子关系良好时,父母再引导孩子理性地与人比较。不妄自菲薄,也戒骄戒躁,扬长补短,踏踏实实地提升,变得更加优秀。
03、创伤修复存在一定风险
瑶瑶的妈妈认为,她和女儿之间的矛盾都是“小矛盾”,没有很大的冲突。
但偏偏是这些“小矛盾”,成为了导致瑶瑶患病的绝大部分叠加性心理创伤。
催眠治疗师Lucy第一次想处理瑶瑶和母亲的关系时,瑶瑶大哭不止,哭了近2个小时。第二次想处理时,她还是痛哭,难以平复。这导致两次深度催眠心理干预临时取消。
后来她说,以前她在别人面前、甚至父母面前,她会不自觉地压抑自己。哪怕哭,很快就会停下来。只有在夜晚独处时,才会毫无保留地大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她对Lucy 的感觉不同。她觉得Lucy非常理解她,能感受到她的痛苦。而且前面几次催眠治疗的效果非常好,Lucy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她解决问题。所以她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真实状态都表露出来。
她对Lucy已经不止是信任,而是她原话说的,“人生第一次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第一次有家人的感觉”。
家人的感觉是什么?就是能给予我们理解、关爱、支持和帮助的感觉,让我们有安全感。Lucy在短短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做到了,而照料她13年的母亲却没做到。
我把瑶瑶的原话告诉了她母亲,这可能会让其母亲有点震惊和心里不舒服:我为孩子付出了十几年,怎么孩子对一个外人有家人的感觉?对我却没有?
我引导瑶瑶母亲明白,这是因为她对孩子造成的创伤非常多、非常大,孩子实在太压抑了。孩子特别希望有人理解她、帮助自己。
以前她因为无知,没有做到;但今后一定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将盲目的爱转化为有觉悟的、有智慧的爱,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母亲是她至亲的人。
瑶瑶的母亲明白了,后来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积极的改变,改善跟女儿的亲子关系。
隔了20多天后,Lucy再次尝试处理瑶瑶和母亲的关系,瑶瑶才终于保持情绪相对平稳,接受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
而且,这还有前期已经处理过一些问题,修复了母亲对她造成的一些心理创伤的基础。
如果瑶瑶一开始接受催眠就处理她和母亲的关系,大量创伤被激活,她很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急性发作,甚至精神崩溃。
以往我们接诊的一名患者告诉我,他找过一个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心理专家,希望接受催眠治疗,但专家拒绝了。
原因是这位心理专家学了催眠之后给来访者做催眠治疗,不小心激活了其巨大的心理创伤,导致来访者精神崩溃。可他不会处理,最后来访者被紧急送往精神病院。自此以后,这位心理专家再也不敢给人做催眠治疗了。
所以,患者和家长找催眠治疗师进行心理创伤修复时必须谨慎。如果治疗师经验不足,缺乏精神科医师的合作,患者巨大的心理创伤被激活时,很可能出现精神崩溃,导致二次伤害。
04、复学困难,转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瑶瑶小升初时考入全市重点中学,但学业压力太大,她跟不上,并出现了情绪症状、躯体症状。
妈妈给她请假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征得她同意,给她转学到另一所相对轻松的中学。但瑶瑶上了一段时间,状态还是一如往常地差,在校胸闷、压抑、想哭,最后休学了。
这是不少罹患抑郁症或者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都经历过的挫折。父母以为换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能解决问题,从头再来,其实不然。
孩子一开始可能劲头很足,学习状态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又不行了,尤其是如果遭遇一些人际关系、或学习上的挫折时,之前的问题会重演。
这是因为,虽然转学令孩子脱离了原来学校的负性刺激,但当类似的情景和事件激活其创伤时,他们的情绪便再次波动。
而且,有的孩子一开始想去较宽松的学校,后来发现那里教学质量、校风远不如原来的学校。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很高,认为新学校会耽误了自己,所以非常后悔,情绪再次波动,并希望回到原来的学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如果孩子复学困难,父母要意识到这意味着背后还有不少心理创伤,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式。
转学不是不行,可以暂时打破恶性循环,但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做决定之前,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引导孩子理性选择。即使孩子转学后状态好,也不要掉以轻心,归根到底还是要加紧修复背后的心理创伤,纠正一些扭曲的认知。
今年9月后,瑶瑶已经复学了。在心理干预前,她一到学校就不舒服、焦虑,现在终于能坐在教室里,跟同龄人一起学习了。
不过,由于我们只是消除了其情绪创伤导致的学习障碍,还没有帮助她塑造出高效的学习状态(她考虑后认为暂不需要,想先自己调整),所以她现在还不能完全坚持每天上学。感到压力大、难以承受时,还需要请假回家休息。她患病以来落下的知识点较多,这也是客观因素。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她最好能进一步接受强化的心理干预,通过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塑造出高效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她愿意,可以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她快速补上知识点,跟上目前的授课节奏。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她不但能更好、更顺利地复学,还能拥有比之前更加高效的学习状态。
总之,这个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小患者给我们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衷心祝愿她能尽早完全康复,考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并逐渐有清晰的、积极的人生规划!如果她以后有需要,我们将继续帮助她渡过难关!#青少年心理# #学习障碍# #抑郁症#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