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最新消息(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
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都有人在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的疫情热线上等候。这条求助热线为那些在疫情中24小时感到孤独、沮丧或焦虑的人提供精神安慰。疫情以来,全市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到电话咨询2700余次,服务时间超过1400小时。
专家提示
五个方面的自我调节。
北京心理援助热线专家组组长、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福德表示,在疫情局部复发的情况下,部分人的思想受到影响,出现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
为了缓解市民的心理压力,回龙观医院结合实际,从五个方面梳理了自我调节的小窍门。——.3——4434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均衡的饮食、高质量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与家人沟通,经常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系朋友;
不要用抽烟、喝酒或成瘾药物来平复情绪;
收集可靠信息,了解事实,理性评估自身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减少让你抑郁的信息,从而缓解焦虑和烦恼;
在过去,我们应该采取对个人有效的健康方式,帮助自己缓解情绪,把人们隔离在家里,定期作息,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受控社区居民的求助
“我觉得我再也撑不住了。”
“最后什么时候才能解除隔离,一直没有确定的消息,感觉自己憋不住了。”一大早,电话铃声特别响,一个围着栅栏的社区的居民打电话求助。
“我特别愿意积极配合防控政策。隔离观察的头几天还是觉得挺轻松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越来越焦虑。”来电者吐露了自己负面情绪的来源,“什么时候解封?”“已经做了7次核酸检测。下一次是最后一次吗?”“平时我是户外爱好者,无所事事的居家生活让我烦躁不安。”“看着家人在家过着安逸的生活,感觉没人能说得清,心里很郁闷。”
焦虑日益加剧。情绪波动也逐渐给来电者带来身体上的反应。他吃不下东西,有时整夜睡不着,有时睡不着或午睡后醒来。
“如果我出不来,该怎么办?给我想点办法!”打电话的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的呼吁。
解决办法
耐心倾听,安排好“时间表”
顾问王景娜接了电话。前十分钟,她耐心倾听来电者的抱怨,回应并接纳来电者的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愉快地释放内心的压力可以有效地缓解沮丧的情绪。
“其实你现在吃不好,睡不好,这和焦虑有很大关系。当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过分关注眼前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聊的角落’。”王静娜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打电话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身心状态有所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紧张情绪。
之后,王景娜带领来电者重点关注疫情信息,并将其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你可以试着为自己找点事做。收拾房间的同时收拾心情;运动时释放焦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沟通,王静娜明显感觉到打电话者的焦虑情绪已经平复,于是她开始积极为他安排一个隔离生活的“时间表”。
在家学习的学生的哭声
“我父母每天都在烦我。”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近两年,王京娜明显感觉到,在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的来电者中,青少年的数量有所增加。
反复的疫情往往导致一些地区的学校和学院留在家里学习。不适应家庭生活,不习惯上网课,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导致生活琐事的摩擦增加,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不久前,王静娜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我好难过,他们每天都在烦我!”打电话的是一名初中生。他口中的“他们”是他的父母。
他正处于在家学习的时期,没有学校规律的日常作息,网课的学习方式让他很不舒服。但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自责。“晚睡晚起,玩一会手机。有时候用手机查询学习资料。当他们进来看到我拿着手机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捂脸的教训,让我觉得特别委屈。”当打电话的人叙述时,他的声音里有一种呼喊。
解决办法
听从好的建议,激励和缓解
王静娜听着少年的哭声,在对方情绪稍微稳定的时候,她通过提问来评估他的情绪。情绪评估不是专业的医学诊断,但可以帮助咨询师做出援助方案的选择。在确认对方没有高危因素,人身安全有保障后,王京娜感觉稍微松了一口气。
“你告诉父母你的担心了吗?”王娜温和地问道。孩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是的,但是他们不会听,也不会理解。”王京娜耐心地用说服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其实有效的沟通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你表达出来,对方会的
一定能够理解。“但你还是应该积极地尝试着去沟通了,这就很好。只有你表达了,他们才有机会去了解你的诉求,进而去理解你的想法。”
50多分钟的通话过程中,王景娜用启发的方式同少年一起想了许多办法:当情绪即将爆发时,可以短暂地将自己关在房间,冷静下来;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处境;有时父母说话的方式不对,但建议的内容合理,这时要主动做出改变……少年逐渐停止了哭泣,情绪平稳了下来。
留守医护人员的倾诉
“我的压力谁都不理解”
在与疫情斗争的战场上,全国的医护人员都是战士,但战士有时难免也有脆弱的时候。
有一位来电者,让王景娜印象深刻。对方是一位医院工作的护士,在疫情紧张的时期,许多同事都被抽调去支援前线的抗疫任务,留守的医护人员们工作变得更加繁重。
来电者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她独自租住在工作的城市。陌生的环境,一个人的房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本就让她感到有些孤寂和无助。初入职场,面对突然繁忙起来的工作,不仅增加她的体力负担,而且加重了抑郁的情绪。
来电者也曾试图从家人和朋友那儿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得到的回应总是:“没事儿,挺过去就好了。”“别有压力,无论什么工作都很累。”“别那么脆弱,大家都一样难。”然而,这样的回应让她感到,家人、朋友对自己苦闷的不理解和不认可。不跟亲友诉说还好,被他们安慰几句,来电者反而更加委屈,甚至愤怒。
解决办法
充分肯定缓解压力
“特殊时期,您承担了特殊的压力。真的很不容易,辛苦了。”通话中,王景娜一再肯定对方的付出,“即使没有奔赴前线,您在‘后方’的坚持,也是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您的努力是为了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真诚的肯定和鼓励,温暖了来电者伤痛的心绪,她逐渐从崩溃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当我们的倾诉得不到期待的回应,就说明对方不关心我们吗?”“当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还可以做点什么,让自己放松一下,‘回回血’呢?”如果一直陷在潮涌而来的负面情绪中,就没有办法理性地思考自己的处境,找到向前行进的道路。安抚好来电者的情绪后,王景娜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对方找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近两年来,心理援助热线的工作人员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疫情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面对疫情,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情绪。但就像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样,‘心理防疫’也要常态化。人们逐渐适应了与之共存的生活,并理解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王景娜说。 本报记者 孙乐琪
服务信息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由北京回龙观医院运行。北京回龙观医院是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也是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国家卫健委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办公室。热线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并增开疫情专线,对来电人员的心理困扰进行干预和疏导。
■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严圣淼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