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夏进
随着中国二胎和三胎政策的全面放开,许多父母都在考虑是否在独生子女的基础上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然而,多生一个孩子并不仅仅意味着多生一个孩子。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爱的平衡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孩家庭易忽视老大的需求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二胎到来后,很多家庭的老大因感觉被忽视而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极端行为,酿成悲剧。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科副主任刘雨欣医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决定抚养两个孩子的父母,要特别关注大哥的心理健康。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认为自己给了每个孩子同等的爱,但现实中,父母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却没有意识到。
刘欣看到,在二胎家庭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忽视了老大的需求。在新宝宝到来之前,很多家长都没有和老板充分沟通。新宝宝到来后,老板通常会有一种失落感,以为自己可以独自享受全家人的爱。现在新来的弟弟或妹妹失去了爸爸妈妈的爱和全家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倒退的行为。比如孩子可以独立大小便,独立吃饭,独立穿衣服。新生婴儿出生后,他们突然失去了所学的生活技能,变得什么都不会。他们开始像婴儿一样尿床和尿裤,他们不能自己吃饭或穿衣服。刘雨欣解释说,孩子的退步行为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家人忽视和忽视。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也变得像婴儿一样,什么也做不了,希望重新获得全家人的关注。
有些孩子会生气,甚至在大人不在的时候偷偷欺负宝宝。这些孩子发脾气欺负宝宝,是因为他们觉得委屈,不懂得表达和发泄。
刘雨欣告诉记者,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原本独自享受着来自家庭所有成年人的爱。当第二个孩子出现在家庭中时,他们经常感到不舒服,需要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
准备生二孩时一定要事先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
“当一个家庭准备要两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和孩子充分沟通。”刘欣说:“沟通需要一点一点慢慢来,不只是说一次话的问题。这是新生儿出生前后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建议,从妈妈怀上新宝宝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家里的孩子进行慢慢的教育和渗透,让他知道家里还会多一个弟弟妹妹,他会自己玩。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并尽量让大哥参与弟弟或妹妹的出生过程。如果条件允许,母亲可以在产前检查时带着孩子,让他通过b超看到宝宝心脏的跳动,让他感受到一点生命在慢慢成长,从而增加他对这个新生命的感受。
另外,在新生儿出生之前,父母可以给孩子灌输做好哥哥或姐姐的思想,并教会他们如何去做。新生儿出生后,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关注老板。刘欣特别指出,二胎出生后,家里的父母和大人很容易不经意间冷落了老大。其实在这期间,大一点的孩子需要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这样才不会失去安全感,才能够和新生宝宝相爱。
新生儿出生后,父母要时刻给大孩子拥抱,及时反馈他的需求,让大孩子充分参与到照顾小孩子的过程中,让他获得成就感,让他觉得“长大后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照顾弟弟妹妹”,这样可以培养大孩子坚强独立的人格,让他们更有责任感。亲朋好友看望新生宝宝时,不要忘记给大孩子准备一份礼物,也不要让大孩子感到被忽视。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必须“一碗水端平”
刘欣认为,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必然会发生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会争夺父母的注意力和家庭资源。如何让孩子“相爱”而不是“自相残杀”,是对父母育儿方式的考验。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有公平的态度,“一碗水端平”,不能偏袒某一个孩子。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大一点的孩子说:“你是哥哥,你要做榜样”,“你是姐姐,你要给弟弟妹妹让路”。这对大一点的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会让大一点的孩子感到委屈,被剥夺了爱和权利,也会让孩子觉得被宠坏是理所当然的。这不利于两个孩子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孩子进入社会后,会因为觉得别人不总是跟着自己而感到挫败。
应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孩子都照搬同样的教育方法,而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注。刘欣指出,虽然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需要了解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给予适合他气质特点的关注和教育方法,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模一样,或者一味要求一个孩子向另一个孩子学习,以另一个孩子为榜样。
在刘雨欣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老少之间的秩序”,可以说是众多子女家庭教育的“法宝”。父母可以给孩子灌输“老少有序”的观念,树立大孩子的权威,这样不仅能让大孩子感到关心和尊重,还能让大孩子感到更有责任感,更愿意照顾弟弟妹妹,处处树立榜样,从中获得价值感。同时,孩子也能懂得尊重大一点的孩子,懂得感恩,让两个孩子更加相爱。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