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人们更加关注早产儿的生存和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儿引发疾病和死亡的风险,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儿日。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女儿童司将“爱,未来”确立为全球早产儿的日汉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2021年世界早产儿日的重点是“母乳喂养有助于健康”。以下是早产儿系列科普文章《早产宝宝贫血问题》。
作者简介
包晓玲 新生儿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渭南市遗传代谢病质控中心主任,专业特长:,儿科及新生儿疾病质控中心副主任,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24年。擅长新生儿复苏、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性疾病等危重疾病的治疗。
在母亲体内,髓外造血是主要因素,直到胎儿晚期才转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逐渐减少,出生后主要由骨髓造血产生。早产儿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嘴唇和脚趾甲苍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1)造血物质缺乏 某些造血物质的缺乏可引起早衰性贫血,如维生素E缺乏,可加速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速度,缩短红细胞寿命。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早产儿出生后4-6周内血红蛋白合成几乎停止。此外,早产儿骨髓的造血功能对贫血的刺激反应缓慢。这些都使早产儿容易贫血。
(3)红细胞寿命缩短 早产儿红细胞酶活性异常,糖酵解速率异常,红细胞寿命短。早期贫血也可能与此有关。
(4)体重增加快 早产儿体重每天可增加1.5%-3%,但骨髓造血功能相对不足,不能满足血红蛋白快速增加的需要。
早产儿患有贫血,一般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当宝宝100天时,随着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量的增加,骨髓的造血功能会逐渐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会慢慢增加,到6个月时会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计数仍不在正常范围内,需要家长积极为宝宝寻求治疗。
缺铁是婴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年龄集中在出生后6个月至3年。早产儿和多胞胎的婴儿更容易早期出现贫血。因为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胎儿生长最快,这时,大量的铁被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储存在胎儿体内。早产儿早产,失去储存铁的机会。多个婴儿因为母亲的血缘关系被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这必然会更少。因此,早产儿或多胎婴儿往往更早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补铁要早,可以在出生后1~2个月开始。如果宝宝的饮食和营养跟不上需求,5~6个月就会逐渐出现缺铁性贫血。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