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师建国 心声经典
早在183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ESquirol就首先报告了具有强迫性怀疑的病例。
1、什么是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也称为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大多数患者知道这些想法、行为是不必要、异常、违反自己的意愿的,但不能控制,感到焦虑、痛苦。患者多能够意识到自己强迫症状的异常性,即自知力完好,但无法摆脱,因而求治心切,严重者丧失自知力。
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最大,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拔毛症和抓痕障碍等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巨变源于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临床特征,即持续性、侵入性、不必要的强迫思维及反复的强迫行为,反映出近年来学术界对强迫症疾病实质逐渐深入的认识,及对强迫症临床病理症的理解。
2、强迫障碍发病机制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强迫症的病理原因。强迫缘于不放心,不放心引起焦虑,深知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合理、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痛苦。3、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Obsessions)是指持续地、不受意识控制地进入人的脑海,并导致严重焦虑或精神紧张的想法、影像、观念或冲动。
强迫行为(Compulsions)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必须完成的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动;患者一般知道它们是没有作用或没有意义的,反复企图加以抵抗,但在病程长的患者这种抵抗可能十分微弱。
强迫障碍的核心症状:强迫观念、重复行为、对抗冲突。
表1强迫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比较临床特征反复的:检查(63%)、洗涤(50%)、污染(45%)、怀疑(42%)、躯体恐惧(36%)、计数(36%)、坚持对称(31%)、攻击思维(28%)。
4、强迫障碍的内心体验
强迫症患者的心里,装着一个我们所陌生的世界;他们的脑中,盛着太多无法摆脱的念头和痛苦;无助、无望的感觉,刻满了他们成长的道路。
许多治愈的患者回首过去的人生经历,恍若经历了一场噩梦。
对他们而言,跳出漫无边际的”黑洞”,人生才有快乐、才有笑容、才有生命质量。
5、三大诊断系统对强迫症状的定义比较
表2 三大诊断系统对强迫思维的定义比较表3 三大诊断系统对强迫行为的定义比较6、三大诊断系统的强迫症(OCD)诊断标准比较
表4 三大诊断系统的强迫症(OCD)诊断标准比较强迫以及相关障碍DSM-5与 ICD-11异同点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这两套诊断系统中强迫及相关障碍诊断标准非常接近,是新的独立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以持续的强迫思维和/或反复的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是,也有不同之处,ICD-11包括疑病障碍,而在DSM-5中疑病障碍归于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类别之中,改称为疾病焦虑障碍。
(1) DSM-5强迫及相关障碍
以下标注适用于强迫及相关障碍,“标注如果是,伴良好或一般的自知力,伴差的自知力,伴缺乏自知力/妄想信念。
F42强迫障碍
F45.22躯体变形障碍
F42囤积( hoarding)障碍
P63.3 拔毛癖(拨毛障碍)
L98.1抓痕(皮肤搔抓)障碍
——物质/药物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F06.8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F42其他特定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F42未特定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每种障碍的名称前为ICD-10-CM的编码。空白线表示ICD-10-CM编码不适用。对于某些障碍而言,只能根据亚型或标注来编码)。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些都是彼此相关的诊断实体的反映,也是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做出的一种调整。DSM-4在冲动控制障碍下的拔毛癖(拔毛障碍)在DSM-5被归类在强迫以及相关障碍。强迫以及相关障碍的特殊标注。
DSM-5对强迫以及相关障碍增加了“自知力不良”的特殊标注,以更好地区分个体对强迫信念的认知情况,包括自知力完好、部分自知力、缺乏自知力/妄想性的确信等。
这一改变也强调自知力缺乏/妄想性确信的强迫观念更符合强迫以及相关障碍而不是精神分裂症谱系与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增加躯体变形障碍诊断标准,指的是对身体外貌有缺陷的超价观念以及作为对此观念反应的重复的行为或主观的行动。这一变化体现了对该症状流行病学和重要性的临床证据。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妄想性的”不再标注为“妄想性障碍,躯体型”,“躯体变形障碍,妄想型”,代之以“缺乏自知力 /妄想性确信”的特殊标注。
新增贮藏(囤积)障碍诊断,DSM-4把贮藏(囤积)行为列举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之一,并且说明极端的贮藏(囤积)行为可以出现在强迫障碍。然而,现有的数据不能说明贮藏(囤积)行为是强迫障碍或者其它精神障碍的变异。相反,有证据证明贮藏(囤积)障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实体,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贮藏(囤积)障碍也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它反映个体在丢弃拥有物或与之分离上持续存在的困难,该困难源于对需要保存这些拥有物的认知以及丢弃它们的苦恼。贮藏(囤积)障碍具有某些神经生物学的相关性而且临床干预可能是有效的。
拔毛癖(拔毛障碍),拔毛癖也出现在DSM-4中从“其它未分类型冲动控制障碍”,移出而列入强迫症。而在DSM-5中被以括号加上了拔毛障碍这个名称。
抓痕(皮肤搔抓)障碍,抓痕障碍因为其强有力的诊断效度与临床实用性而新加入DSM-5。
物质/药物引起的强迫以及相关障碍,以及其它医学情况引起的强迫以及相关障碍。
DSM-4在诊断一般医学情况引起的焦虑障碍诊断与物质引起的焦虑障碍诊断中包含了一个特殊标注“伴有强迫症状”。由于强迫以及相关障碍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类体系,因此DSM-5包括了新的分类:物质/药物引起的强迫以及相关障碍,以及其它医学情况引起的强迫以及相关障碍。这一改变反映这样的认识,即物质/药物以及医学情况可以引起类似于原发的强迫以及相关障碍。提供了病因与诱因的区分思维。
(2) ICD-11强迫及相关障碍
L1-6B2 强迫性或相关障碍
6B20 强迫性障碍
6B20.0 强迫障碍伴一般或良好自知力
6B20.1 强迫障碍伴较差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
6B20.Z 强迫性障碍,未特指的
6B21 躯体变形障碍
6B21.0 躯体变形障碍伴一般或良好自知力
6B21.1 躯体变形障碍伴较差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
6B21.Z 躯体变形障碍,未特指的
6B22 嗅觉牵连障碍
6B22.0 嗅觉牵连障碍伴一般或良好自知力
6B22.1 嗅觉牵连障碍伴较差或缺乏自知力
6B22.Z 嗅觉牵连障碍,未特指的
6B23 疑病症
6B23.0 疑病症伴一般或良好自知力
6B23.1 疑病症伴较差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
6B23.Z 疑病症,未特指的
6B24 囤积障碍
6B24.0 囤积障碍伴一般或良好自知力
6B24.1 囤积障碍伴较差或缺乏自知力
6B24.Z 囤积障碍,未特指的
6B25 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
6B25.0 拔毛癖
6B25.1 抓痕障碍
6B25.Y 其他特指的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
6B25.Z 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未特指的
6B2Y 其他特指的强迫性或相关障碍
6B2Z 强迫性或相关障碍,未特指的
此分类的依据是这些疾病有相同的临床特征——具有类似持续性、闯入性、非己所欲,的强迫性思维、先占观念和反复的强迫行为,以及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治疗手段。
阅读原文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