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蚂蚁金服原副总裁漆远近日离职,出任复旦大学教授、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研究和应用。大厂技术高管回归科研领域,漆远不会是第一个,也必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蚂蚁金服原副总裁漆远近日离职,出任复旦大学教授、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研究和应用。大厂技术高管回归科研领域,漆远不会是第一个,也必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已知在他之前离职回学术界的人工智能大牛有:

  • 前字节跳动AI实验室总监李磊
  • 字节跳动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维英
  • 前旷视南京负责人魏秀参
  • 前腾讯AILab主任张瞳
  • 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 前谷歌副总裁GoogleCloudAI/M首席科学家李飞飞

为什么企业技术派高管最终都回归到科研领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行业趋势”,背后又折射了目前大厂什么样的困境?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圈内流行一种说法是:在上升期圈钱,在平稳期赚钱,在下降期科研。有一定道理,但我觉着不是全部。如果只是为了圈钱,在此之前的谷歌和facebook等工作机会漆远老师又何必拒绝呢?那时漆远老师就说过,自己“一心想做学术,想当老师”。而阿里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和美国互联网企业完全不同的崭新模式,庞大又复杂的数据,以及随之带来的复杂问题。

其实翻译一下大概就是:漆远老师希望把科研学术成果转化成产品,阿里当时作为一个飞速发展全新的互联网公司,有无限的可能性并且愿意提供平台和数据给他去尝试。学术落了地,解决的每个问题都实实在在地帮到了数以亿计的人,同时这些资源和数据是在学校做科研难以接触到的宝贵资源,满足了老师各方面的需求。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技术的提升是建立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企业环境不再适应技术提升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之所以要放弃千万年薪,从大厂技术高管回归院校科研,就是因为条件变了。全球经济紧缩带来的业务压力实实在在地压到了这些科研人员的身上。阿里达摩院需要盈亏自负;腾讯AILab和优图实验室从通用研究平台转换为企业内部的算法提供者;字节跳动AILab中的人员被要求专注于业务方向。

总的来说,企业的领导者们开始更加务实了。科研方向从学术的探索变成和业务直接关联的技术方向。研究可以,但和它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这种压力下,学术大牛们转身回到学术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些老师其实并非是传统的科学技术人员,而是更偏向于“科学家”的角色。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对他们而言,基础温饱之外,最大的追求可能是学术成果的突破。但学术界的研究是大而宽泛的,能直接变现的课题极为有限,更多的是高耗时高投入的基础研究,这恰恰和企业实验室期待的及时变现背道而驰。

怎么说呢?也没有谁对谁错。大佬们的回归倒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纯粹的对科学技术有梦想追求的技术科研人员们可能已经不适合现今的互联网企业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美团、腾讯这样的巨头,企业关注的重点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GMV的增加,而模式的创新在当前技术发展现状下很少能催动技术的创新。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众所周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在网络购物、电子竞技、电子支付等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前列。但是,中国的信息技术先进水平落后于应用水平,一些前沿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和成果远远不足以匹配发达的应用水平。

可以说,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远远落后于业务模式创新,因为业务模式创新所需要的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真正梦想专注于技术创新的高端人才饱受业务增长的摧残,日复一日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技术带头人反而要承担部门自我营收的KPI要求。时间长久下来,难免身心疲惫,感觉与梦想渐行渐远,回归学术研究的想法不可避免的萌生。

放弃千万年薪,阿里副总裁回归校园科研,折射大厂困境

当然,就如“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一样的道理,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作为企业家来说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技术创新这一类对于企业营收关联度不高却是重投入的部门相对会苛刻一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预祝这些技术派大佬回归科研体系后,能够迸发第二次青春,产生对未来科技有重大影响和提升的科研成果,为人类科技水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863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