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多少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粗略估计一下大概为300多家也不为过。也就是说,从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开始计算,每年新增60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平均每个月就会有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成立。但是,这还不算已经倒闭或者破产的,不然这一数据恐怕会更加“可观”。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多少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粗略估计一下大概为300多家也不为过。也就是说,从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开始计算,每年新增60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平均每个月就会有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成立。但是,这还不算已经倒闭或者破产的,不然这一数据恐怕会更加“可观”。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有进入自然就有退出的,而且每年不止60家的退出。因为竞争激烈、补贴下调、没有核心产品等等主客观影响,退出的往往要比进入的还要多。但是,因为内部发生矛盾而倒闭的车企,或许绿驰汽车是第一家,而且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来第一家被“踢”出局的车企。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最稳妥的车企

与其他车企不同,很多都是携带资金进入,但是需要找对应懂汽车的人来进行运营。所以很多资本大佬都身居幕后来进行操盘即可,也不需要创始人亲力亲为。而绿驰汽车则不同,成立之初被汽车界认为是发展最为稳妥的车企之一,毕竟各种各样的条件实实在在地摆着。

因为创始人王向银常年与汽车打交道,甚至是车辆工程博世,曾经还任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华泰汽车总裁,兼任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汽车)委员。而这一身“技能”和“本领”,使得绿驰汽车从创建到发展都被一路看好。通常外行指导内行,但是绿驰汽车却是妥妥的内行领导内行,自然少走很多弯路。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2016年王向银创立绿驰汽车,注册资本曾经一度达到了13.5亿元。现在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13.5亿元是一笔小数字,动辄与100亿起步等大相径庭,但是2016年的13.5亿进入新能源汽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并且有专业懂车的创始人,进程可能会慢,但是不至于会出现大的问题。但就是因为这样,问题还是发生了,创始人突然离职。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绿驰汽车内部进行大换血加速走向没落

绿驰汽车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后也曾豪言过,表示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而且在2018年规划了三个生产平台,到了2019年更是上市了首款SUV车型。但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接着发生了内部“不合”的消息。

转眼到了2019年的3月份,绿驰集团创始人兼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本来幻想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却迎来了辞职的消息。随后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创始人能够“被迫”离职的还真不多见。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尤其是创业型的公司来讲,创始人走掉,自然对于很多布局会产生不小的影响。纵然抛开其他的因素,动辄十几亿元的投资创始人而放弃,必然对于整个企业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这些情况的发生,貌似很早就已经有了苗头,压垮王向银的可能并不是前途,而是疾病缠身的企业。

内部已经“烂了” 国企接盘踢掉核心团队

新能源汽车本身拼的就是资本,而一旦资本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很多计划难以实施。绿驰汽车同样也是,尤其是意大利I.DE.A被爆出绿驰汽车欠2700万元款项,随后大股东中能东道以出售以"原始股"的方式非法集资而产生负面影响,最后不得以只能退出,这或许动了绿驰汽车的“根基”。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随后绿驰汽车被爆出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等等。而后预计投资55亿元的江西九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已经从2018年签约以后没有了任何的动作。了解绿驰的人则称,内部核心班子已经烂透了,没有任何起死回生的希望了。

基于这种情况,河南省国资控股接手绿驰汽车。在接手的初期,河南省国资控股“清理”了所有绿驰汽车核心团队,没有留任一个人。从此预示着前绿驰汽车宣告破产而亡,而新绿驰汽车从此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谈何容易。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最终的走向是合并与重组,最后与传统燃油汽车一样仅剩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已。但是目前300余家的新能源汽车却都在各怀鬼胎,但是最后也免不了被合并的命运,只希望能够换一个好价钱。纵然是国企接手的绿驰,如果短期内没有大动作,自然就越发地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作为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车企,绿驰汽车给予很多车企的警钟或许会长久一点,但是也难免破产或合并的局面。这并不是新鲜事,因为论资本,比绿驰多的很多。而论技术,比绿驰汽车更厉害的也很多。必然免不了被收购或者合并的局面,或许时间不长,纵然你是国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99021.html

(0)

相关推荐

  • 雪佛兰大七座suv,雪佛兰7座suv新车上市

    文章长度:0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生活 2021年12月2日
  • 在线音乐教育品牌\

    受“双减”政策影响,在线教育迎来行业大地震,不少素质教育平台也受此波及关停倒闭。11月6日,在线音乐教育品牌“快陪练”发布公告称,公司面临巨大生存挑战和经营困境,现将申请破产清算,成为继趣口才后第二家退场的素质教育公司。(详情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yinyue/)

    科技 2021年11月9日
  • 消极优生学,优生学体现了什么观点

    关于优生学,我们可能了解最多的就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禁止近亲结婚以及从怀孕之前的婚前咨询检查到怀孕过程中的产前诊断。 通常出生于1970年以后的人可能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甚至有些觉悟高的人认为这样的优生学非常有必要,可是细想下来,优生学是不是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歧视呢?在遗传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婴儿疾病的事前诊断其实产生了伦理道德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胎儿不属于民事主体,但是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已然诞生了。通过基因检查,筛选出的那些患有遗传疾病的胎儿,在事先知道出生会承受很大痛苦以后,往往堕胎就变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可是我们却无形之中剥夺了他们继续拥有生命的权利。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孩子出生以后,既增加了自身的痛苦,也加重了孩子父母的负担。要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熟悉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残暴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纳粹德国正是基于优生学的理念来定义"不符合资格的人",对数十万人强制实施了绝育手术,甚至强制实行安乐死,最终残害数万人的生命。再比如发明了电话的贝尔,在一个叫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的地方,发现耳朵听不清楚或者无法发生的聋哑人比例非常高,然后就得出了听力障碍是会遗传的结论,于是鼓励不要和有遗传性听力障碍的人结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优生学思想。

    生活 2021年11月10日
  • 马鞍山第一首富,马鞍山富豪榜前100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成功人士的发家之道从而掌握财富密码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够看得更远,我们研究了数百位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之后,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集智慧、勤奋、胆识和机遇于一身。关于是否能够用钱多钱少去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但生活不能只存在于理想之中,当我们回归现实,金钱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 2021年12月3日
  • 江西一位父亲,每天晚饭后和女儿一起练习书法,书法作品备受赞誉。

    我们常说,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优异的成绩。

    生活 2021年10月29日
  • 东北候鸟,海南过冬

    春节虽然还早,绥化的李钊就准备了大包小包奔赴海南,准备猫冬。

    科技 2021年11月23日